第二十三章大唐荣耀!(全书完)
显盛八年,徐清三十岁,而立之年,被召还回京。到了长安,徐清吓了一跳,原来他被召还京师的原因,竟然是李建成不行了。
等徐清,也只剩下最后一口气。李建成指着李承道道:“徐清啊,他以后就是皇帝了,朕,请你好好辅佐他。来人,封徐清宣平王,加护国大将军,领尚书令。”
“徐清啊,朕知道你懒,但是你现在责任大了,懒不得啊。如今,朕,就去和他们团圆了。朕,只愿下辈子不在帝王家。”
徐清早已泣不成声。
三天之后,李建成崩了,谥号文,称为唐太宗,李承道登基称帝。徐清作为护国大将军,李元吉作为辅国大将军,李承道这时也将近二十岁了,可以亲政。两个大将军心有灵犀,一个只是做了一个摆设,镇压那些不安分的臣子。
改元宣德。
宣德元年,徐文八岁,徐玉六岁半,另外还有黄诗梅生了一子,徐坤四岁,珞秀秀生了一子,徐螺三岁,另外小月又生了一子,徐鹏周岁,荀雪儿生了一女,徐香五岁。
牛吃草和小如也有了孩子,牛吃叶,牛喝水两个,一个八岁一个六岁。
宣德二年,杨信将一百车土豆送到长安,随后杨信也因为送上这些天作之物,封侯拜相。长安召集每个州的长史来了,说是推广这种新的作物,并且让他们告诉民众,这个发芽了不能吃。
这一年,北方的大贺氏改成辽,可汗改成为王,一切官职除了没有城池之外,都按照大唐一样的布局。西域变成了一个道,那些老国王的后代,基本已经被大唐委派的人替代了。吐蕃和吐谷浑变成两个道。徐世绩逝世。
宣德三年,南边的阿三遣使入朝,请求大唐皇帝,给予通商,李承道允许了。南越等地,也相机归属大唐,其他东南亚国家,俯首称臣。这时候,南海东海两支舰队成立,这是官军。
土豆的种植和食用的到了迅速的推广,时有旱涝蝗灾,但从此再没有饥馑可言。
这时候,百姓们有了更多时间学习,于是百姓的智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对于大海之外,有了更强的探索欲.望。
就在这个盛世的时候,徐清飘然而去,官位还给了李承道,教育了他几句,便带着自家的人,坐着火车去了洛南。洛南住了一阵子,又坐火车,直奔沧州而去。又在辽东住了很久,最后,把渤海国国外选成了自己的远亲,让杨成杨信带着暗河把持渤海国。
后来,又将渤海国直接改了名字,成了暗河国。
徐清带着一家人,游览山川,好不快活。转着转着,又回到了长安。
繁华啊,我的大唐。
徐清作为大唐飞跃的奠基者,自然在大唐受到了极大的尊敬。当今皇帝,见了徐清也得恭恭敬敬行礼。
大唐荣耀!
宣德十五年,徐清从长安消失,从此隐匿起来,坊间传言,徐清是上天成仙去了,也有人说,徐清是回到了属于他的地方。没有真假。
而徐清的伙伴和朋友,却都成为了这个世界上的佼佼者。
刘赞,这个徐清一开始来唐便认识的大将,最终官至十六位将军,位同开国国公。
荀方,官至尚书左仆射,清河侯。
荀夜羽,官至大唐商部尚书,德利侯。
张林业,官至云麾将军,明威伯。
上官仪,官至中书令,文选侯。
……
李淳风,袁天罡的的得意门生,终南山,传说中徐清得道成仙的地方。
这里,有一座小电厂发着电,风扇扑啦啦的吹,将夏日的炎热吹去。
袁天罡前几天也去世了,而徐清也已经到了五十知天命的年纪。看着自家的孩子渐渐长大了,徐清也不管他们了,但嘱咐他们,只可经商,不可做官。放他们下山而去,身边,就只有荀雪儿等人在这里了。
荀雪儿等人年纪也大了,虽然保养得好,但经不过岁月如霜啊,白发,皱纹都来了。不过,徐清也不嫌弃,夫妻照样恩爱。说起来,也只有徐琪才谈得上风韵犹存。
后世带来得记忆,渐渐的被现在身边的家人的笑语填满。可徐清还有一个疑问,自己是怎么到这里来的,这不是徐清执拗,可到了他这地步,别的东西也都不感兴趣了。
李淳风到终南山,便是和徐清做这件事情的。
那个刷了厚厚一层金漆的鼎被重新拿了出来,还是那般诡异,放在黑夜里,就像一个掉在地上的月亮一般亮堂。
李淳风和徐清站在野外,众女也安安静静的呆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