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三国]你管这叫谋士? > 88. 088(一更) 白衣入洛

88. 088(一更) 白衣入洛

郭嘉语塞良久方才问道“乔侯竟如此信我”

乔琰会选择不以上书的方式, 而是亲自奔赴洛阳,并没有超出郭嘉的预期。

只因她如今所要走的路必定与常人不同,也绝无任何一个人的升迁之路可以被她作为参考, 而她此番行动必定以小搏大,步步险境。

然而她竟说要请他一并前往。

在这等要事之中, 任何一方加入的干扰都有可能让她的计划功亏一篑, 而郭嘉认识何颙,完全可以做到在她将要功成之时给出致命一击。

这比之她上来便拿出的孝服打扮还要让郭嘉觉得心神不定。

但他看到的只是乔琰抬了抬手中的书卷, 说道“你既知我所想急我所急, 已先一步备好万民书, 实有推我上青云的意愿, 也好让这边关谋划有施展的可能, 既然如此,我又何必怀疑你有他念。”

“奉孝少年英才,有狂歌纵意之任侠气, 何无胆魄与我一道同闯这龙潭虎穴”

何无胆魄何无胆魄

在这等绝不能单纯以激将之法来定义的问话中,郭嘉只觉心中豪气油然而生, 更有些遗憾未曾跟随乔琰一道前往塞外, 亲眼见到她那可称为“将军夜引弓”击杀休屠王的一幕。

他俯身回道“乔侯既如此说,嘉又怎敢不舍身相从。”

比起戏志才和程立, 他也确实是最合适于跟随乔琰走这一趟的。

郭嘉虽是旁支却也出自于颍川郭氏,若要在京中协助乔琰走动,在这个评判人先看出身的环境中, 要比另外两人容易太多。

何况他完全可以和乔琰分开进入洛阳城, 谁让已经知道他这算是投靠在乔琰麾下的人也并不多。

这两条优势就足够了。

乔琰知道此事,程立自然不可能不知道。

所以当他在郭嘉离开后找来,并未提及有一道跟从的意愿, 只是语气平稳地交代起了在乔琰清剿白波贼、奇袭休屠各期间,在乐平范围内的庶务安顿。

三年的时间,乐平虽有种种人口扩张和产业变革,程立作为被乔琰倚重有加,更作为镇守后方人物的乐平相,依然可说是游刃有余。

当然,三年的时间更足以让他看清,他当年对乔琰的看好是否有误,他跟随乔琰前来乐平又是否是个正确的选择。

以一县之相的位置交托给程立,多少是有些大材小用的,但对他来说,这是三年磨刀,也跟这位上司达成初步磨合的过程。

现在他已经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了。

在将诸事汇报完毕后,他朝着乔琰俯身一拜。“乔侯此去洛阳,乃是险中求生,不止求乔侯本人之生,也求并州之生,请务必小心言辞方寸。烨舒二字的慷慨激昂已先为乔侯铺平了一条路,但这条路也需得有收有放才好。”

“此事我心中有数。”乔琰将他扶起之时,两人目光对视,其中有些话已在不言之中。

这种收放的尺度乔琰一向把握得极好,她此时虽然窥见了一抹机遇,但显然并未在此时失去冷静,程立想来也觉得不必担心她。

他只想了想又说道,“昔年立曾梦泰山捧日,选择追随乔侯之时恍惚得见明日高悬,想来乔侯此行必定顺遂,若有困厄之境也不需神乱。乐平诸事,在乔侯离开后也必一如往常,绝不会出错。”

程立在乐平表现得一向不如戏志才这般“活泼”,他年岁也确实要比乔琰的其他下属大上不少,但好像这种平日里的稳重,并不影响他此时也难得豪迈情绪上头,以至于说出了他昔日的梦境。

这句话显然并不只是他在表达对乔琰此行的祝愿,更也是他毫不避讳地说出了对乔琰的选定。

也几乎是押注上了身家性命的选定

乔琰心中动容,又觉在此时说出什么感念之言许诺之言,都未免失之轻浮

她便回道“仲德先生,如我有幸得还,更能自此驰骋并州,往来无忌,可否请先生届时做一件事”

“乔侯请说。”

“请先生于立字之上加一个日字吧。”乔琰缓缓开口,话中分明不是在说一个笑谈。

程立就着这个被乔琰扶起的姿势定格住了片刻,忽然朗声笑道“甚好改这一字甚好”

对时人来说,被上司提出改名,尤其是并非出自于避讳意图的改名,乃是好事而不是冒犯,尤其是昱这一字光曜煌煌,实打实的好意向。

梦中捧日之说被放在了这一个字里,乔琰这烨舒表字里的意味也无疑和这个昱字相互应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