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三国]你管这叫谋士? > 175. 175(一更) 南下送礼

175. 175(一更) 南下送礼

她这话音刚落, 就看到郭嘉脸上也表现出了几分意动之色。

乔琰连忙又补了一句“下次造成这种结果的,还是得先跟我报备两句。”

现如今在她手底下做事的这些谋士,真是一个赛一个的有本事, 要是真让他们自由发挥了,难保不会出现全面开花的情况。

虽说知道他们不会做什么让她为难的事情, 但要是“战线”太多, 可就不好收尾了。

像是郭嘉接下来要往青州走的这一趟, 就最好只是针对于将郑玄带回并州,不必再专门对袁绍来上一出针对性打击了。

反正她是迟早要带着那个债务找上门去的。

她话中的顾虑, 郭嘉一眼就看了个明白, 摆了摆手笑道“君侯大可不必担心,不是人人都有文和这等机会, 行乱武之事的。若无君侯的大方向指令,我等也绝不会做出这等僭越之事。”

有乔琰的这一句话就够了。

对敌人仁慈, 不止是对自己残忍, 也是对跟从她的下属的不负责。

一个心存抱负的人,若是会被友谊或者同盟关系牵绊住手脚, 那么迟早会有麻烦的。

这绝不该是一个合格的诸侯会犯的错误。

好在, 他所选择的这位主公不但有着远超同时代竞争对手的见识谋略,在心性上也毫无弱点可言。

这么一看, 说不定喜好吃甜食还真是她的弱点之一

郭嘉想到这里, 在安全感之余,还觉得有些好玩。

“说正经的吧, 君侯对那孙策是如何看待的”

孙策比乔琰小了一岁,勉勉强强也可以算是个同龄人。

但说实话,在孙策做出这种这种忽然转道袭击袁术,解除庐江之围, 又占据了庐江和丹阳两郡之前,其实谁也没觉得他是可以跟乔琰同台竞技的。

哪怕是孙坚,因其在攻伐董卓之时走的是鲁阳一路,时人也大多不将其先破关隘的战绩放在前头,而是将其视为袁术的打手。

孙策作为孙坚还没成年的儿子,自然不必指望别人对他分出多少注意力。

说不准孙坚麾下的黄盖祖茂之流,还要更得人尊敬些。

不过,如今他拥有了两郡之地,庐江太守陆康承蒙了他的救命之恩,丹阳太守周尚是他刚到手军师的叔父,在还有袁术这个北面对手的情况下,这两人都不会给孙策拖后腿。

这地界一联合,顿时让他擢升到了需要被重视的地步。

现在是该评价孙策,而不是他已经过世的父亲孙坚了。

“孙策之勇武不下其父,要害关头的抉择也堪称有远见卓识。”乔琰评价道。

跳出荆州的困局,转战扬州的举动,足可见孙策此子能打下江东基业,虽有父亲留下的老将协助,却大半还是靠的他自己的本事。

孙策的人格魅力又并不在其父之下,或许最大的问题只在于

他有一点和他父亲相似的毛病。

在对自己的武力过分相信的情况下,就不免出现孤军深入的问题。

孙坚此人,就算没有贾诩的一番算计,和刘表的精准执行,也迟早会因为执意为先而出事。

孙策在历史上也是因为轻忽而送命。

这样的一个人,放在武力夺天下的环境里,或许有得势的机会,却很难将位置坐稳。

更别说他处在的,还是个竞争对手都实力不低的环境里。

乔琰继续说道“他为人如何我就不说了,我与他接触过的时间并不长,若只凭着这些风言风语的消息,就对人做出评价,难免偏颇。只看他眼下占据的郡县地盘,让他发展起来,对我们也构不成威胁。”

“荆州之南宗贼林立的情况,哪怕有刘表先以利诱后骗杀夺权,都不可能将其根治,江东也是如此。越是在大汉的南边,因人口稀少田地未开,豪强攀附之事便越多。这比凉州并州豪强还要牵一发而动全身。”

郭嘉抿了口手边的热茶,回道“君侯所说不错,此可谓尾大不掉。那扬州刺史陈温早先就送命于袁术之手,而在孙策所占据的庐江与丹阳以南,会稽郡太守早已闻风而逃,在此情况下,孙策想取会稽也不难。这便是占据了三郡之地,半壁扬州。然而地盘越大,他需要面对的掣肘也就越多。”1

扬州换作是在经历了东吴建都、西晋末衣冠南渡后,或许还能说是经济发达,可如今这个水网纵横,隔绝长江天险之地,说是南蛮之地也不为过。

甚至还有宗贼在熹平年间手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