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现在第333星星侦察队可算多了两个队员,好歹有四个人了。
不过张思然决定那剩下的那个也搜刮走,既然在残酷的战斗中能活下来,怎么着也有几分本事吧,再不济也说明他运气比较好。
在战场上有种说法叫参加三次战斗不死就算老兵了,当然还有另外一种更广泛的说法就是“老兵不死”!
老兵为什么同等条件下不容易死?
因为他们听见炮弹飞过来的呼啸声,知道该往什么地方躲,是头前脚后还是转身扑倒,还懂得用双手肘撑地避免胸部直接触地被冲击波震伤内脏,短兵相接的时候他们能杀死敌人,机枪扫射时他们总是能找到掩护,冥冥中似乎谁在告诉他们,何地死,何地生,他们就总是躲在生地。
剩下的那个收容兵坐在另一头的走廊,对这边发生的事情冷眼旁观不发一言。
基里尔和库利克大士在收拾自己摆放在走廊上的小杂物,准备跟张思然走,而加莉娜先走到那边的走廊去了。
同样依靠着墙壁坐在走廊里的这个收容兵没有起立,他似乎睡着了。
张思然走过去了,走到了这个明显是在假寐的苏联红军士兵面前,厉声喝道:中士,起立!
虽然苏联红军号称是跟资产阶级的腐朽没落的军队完全不一样的红色军队,但是苏联红军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士兵在军官的命令下,必须先立正敬礼,这是每一个红军士兵,从进入军队的第1天起,就被灌输在脑子里面的,如果胆敢拒不执行,将受到严厉的惩罚,在执行军纪方面,苏联红军用上万被执行战斗纪律而枪毙的红军官兵生命告诫了全体红军将士。
这个苏联红军士兵不敢装睡了,站起来立正敬礼,他看见了张思然的少尉军衔,就报告到:少尉同志,近卫红旗库班河—巴拉诺维奇哥萨克骑兵第九师侦察连中士维克托。维克托罗维奇。别洛佐夫斯基向您报到。(1)
张世安举手回礼,这是一个哥萨克骑兵侦察兵,他身高要比张思然矮一些,张思然估计在1米77左右,但是身材很是粗壮,一看就是那种既有力量,动作又很灵活的彪悍汉子,他的上嘴唇留着八字胡,头戴一顶库班“捷尔斯基”哥萨克军帽,这是一种蓝色平顶小圆帽,蓝色帽顶上有淡黄色的十字标志。不同的哥萨克部队有不同的军帽,,比如红色帽顶的库班“库班斯克”哥萨克军帽,夏秋季还有蓝色帽檐的顿河哥萨克骑兵军帽,这是一种大沿帽。
他身穿黑色的大衣,左手上提着一支**沙冲锋枪。
他的腰带上挂着被称之为“鹰之利爪”的哥萨克骑兵刀:恰西克!
这把传统的哥萨克骑兵刀长约90CM,采用中亚铁矿石冶炼出的精钢打制。厚背宽刃,橡树叶状刀尖,占据整体宽度2/3的深弧血槽,刀身拥有优美却又凶悍的弧度,鹰头般的包铜手柄,重心靠后。
恰西克其自身弧度带来的劈砍威力可以轻易砍断小树,辟开木桩,这种威力体现在哥萨克骑士中流行的一句俗语“像劈田菜一样的砍掉对手的头!”。
这把恰西克的“鹰头包”是用黄铜整体铸造的,如此重的刀柄,手上没有一把子力气是做不到挥舞砍劈如意的,而且这样重的刀柄还有一个好处是—当对手距离骑士很近,没办法挥刀砍劈时,够分量的黄铜鹰头包会轻易的敲昏对手甚至打裂对手的头。
哥萨克(Kozacy,Cossacks)一词源于突厥语,含义是“自由自在的人”或“勇敢的人”。哥萨克人不是一个民族,而是一个保持传统的族群,在历史上就以骁勇善战著称,张思然知道这次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哥萨克部队立下了重大战功,
哥萨克骑兵是欧俄草原上最具有草莽风格的经典骑兵,被誉为世界上最为骁勇善战的族群之一,因为从小的准军事化生活习性养成了哥萨克人一会走路就能骑马,一会骑马就能射击,过着一种豪放的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强盗式生活。
但是哥萨克骑兵战时敢亡命冲锋,但战毕军纪涣散,平日里桀骜不驯也让军官们头痛不已,除非够势力震住他们,否则不容易卖账的。
哥萨克人最突出的优点是他们对武器有天生的热爱以及对使命的忠诚,因为热爱,所以他们刀术精湛,枪法优秀,德国佬和美国人都喜欢机械,但哥萨克只喜欢武器—枪和马刀,至于战马,那是他们的好伙伴和好朋友,简直如兄弟一般。
张思然就说:维克托。维克托罗维奇。别洛佐夫斯基中士,我是第**集团军侦察情报科直属第333星星侦察队队长安德烈。安德烈耶维奇。莫洛佐夫少尉,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