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山脚下的日军讨伐队,突然遭此打击,一下子阵脚大乱,因为他们带队的曹长首当其冲就被击毙了,紧接着机枪手也中了两枪,可是他们躲在树后往山上望去,根本没有看见任何敌人的踪迹,只是从半山腰传来了持续不断地单发枪声,听上去好像是五六支步枪在射击,枪法精准得吓人,而且似乎敌人距离他们在一里远,但是传来枪声的地方看不到人影。
一开始,大家主要是瞄准日军在射击,毕竟大家知道日军的战斗力要比伪满警察强得太多,而且这身穿黑衣黑裤的伪满警察很容易被发现,他们拿着手上的七九步枪,冲着传来枪声但看不到人影的半山腰那里,胡乱的开枪还击着,当然大家知道这种方式能打中敌人的概率几乎为零。
小三这时候就用自己的G43半自动步枪,瞄准显眼的伪满警察开火,虽然它的**42蔡司瞄准镜放大倍率只有4倍,但是他并不过分追求精确射击,也就是说他没打算做到打别人的左眼而不会击中右眼,只需要击中人体就行了,他发现自己手上的这支G43的扳机力确实恰到好处,刚好让他觉得不轻不重,虽然一般都认为G43的射击精准度比98k狙击步枪差很远,但是G43的量产枪那毕竟是德国在工业制造能力大幅下降、原材料质量较差的情况下生产出来的,而第816教导队的三支G43半自动步枪,完全称得上是由最高水平的枪匠手工打造,所以这三支G43半自动步枪的射击精准度,远远高于沃尔特公司的量产枪型,而且张思然发现,G43使用这轻尖弹,在600米射程以内,确实与莫辛纳甘不相上下,就算因为莫辛纳干的枪管更长,所以命中精度稍高一点,但是相差也不算太大。
他的G43半自动步枪,比雷娜和库利克大士打得都更快一些,一个10发的弹匣最先打光,山脚下8个伪满警察已经被他打死了5个,要知道这可是在500米的射程上做到的。
孟书何和孟大石两父子现在才明白,为什么队长一开始不让他们的两挺轻机枪开火,原来他们都是神枪手,原来他们的枪可以打这么远,而且打得这么准,原来队长说要把这23个讨伐队的队员全歼不是随口一说,而是确有把握。
山脚下面,那8个伪满警察被撂倒5个之后,剩下的三个伪满警察连滚带爬不知道躲到哪里去了,多半是躲在大树后面或者灌木丛之中去了,但是那一个关东军的步兵分队,虽然大败但是并没有乱,接替军曹指挥的一个伍长,就命令他们的掷弹筒手,赶紧找出敌人位置加以压制,同时命令另外一名士兵,赶紧给军鸽的信书管里面装上密信,放飞军鸽向上级报告紧急求援。
2.
掷弹筒手按照伍长所指的大致位置,先目测了一下距离,觉得有些犯难,他携带的是1具八九式掷弹筒,可以说二战日军装备的步兵武器中,绝大多数武器的性能是落后于其他主要参战国的,比如他们的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也就是俗称的歪把子,还有南部十四年式手枪,也叫王八盒子,都称得上是二战大规模装备的枪械中最差的,唯有这掷弹筒被公认是日军二战步兵装备中最好的,第二就是他们的92式步兵炮,美国鬼畜称之为鬼炮。
这八九式掷弹筒使用89式专用掷榴弹的时候,射程高达700米,另有资料称为670米,掷弹筒手目测的从山脚到张思然他们藏身的半山腰,直线距离不过500米的样子,正好在掷弹筒的射程范围内,但是八九式掷弹筒这个700米的最大射程是在平地上,而目前他们所处的环境是在山地,这就带来两个问题,第1个问题是,由于有近200米的高度差,而八九式掷弹筒最大射高也就在300米左右,这就意味着,掷弹筒发射的掷榴弹按照最大射程飞到300米高处后,就要掉头向下呈抛物线下落了,但是由于敌人藏身的地方就有200米左右高,也就是掷榴弹打到300米高后,再下落150米就会直接落在山坡上,而这时候,斜距不过才450多米,这样是打不到半山腰的敌人的,这个掷弹筒手在心里换算了一下,也就是说他按照掷弹筒的标准发射动作,采取45度角发射,那么发射的掷榴弹会落在敌人下方的五六十米的位置,在山坡上爆炸。那可不可以想办法把发射角度放大一点,以50度或者60度发射,这样把掷榴弹吊到敌人头上呢?也不行,因为发射角度一旦增加,射程就自然缩短,这个掷弹筒手是在日本国内读过高中的,知道自己发射的掷榴弹打不到半山腰处的敌人,但是眼见身边的同伴一个一个的中枪倒地,接替指挥的伍长又催得紧,他也只有勉强一试了。
他决定先按标准发射动作试射一枚掷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