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抗战之铁血特工 > 第一百零八章.无烟野炊

第一百零八章.无烟野炊

1.

孟书何就说我们倒学过这个,原来日军在东宁曾委派西大尉,藤原和治部两个军曹,森田、小西两个俄语翻译,负责组织训练谢文东手下的土匪30人,以及70名密山和穆棱煤矿的俄罗斯警卫人员。每月进行一个星期的集中训练,让这些人穿上苏联边防军的服装,用日本陆军中野学校的方法训练他们战时潜入苏军后方爆破铁路和桥梁,进行袭击和战时宣传等技能。同时训练他们在携行食品断绝时,利用山野中的食物充饥。为避免敌人发现,尽量白天睡眠,夜晚行动。还要学习无烟野炊和严寒时的野外宿营,以及敌后山顶道路利用,月黑时山坡无声行走等内容。

孟书何说:其中一个土匪不知道什么原因被治罪,要被处死,结果他带伤逃出了东宁训练营地,在原始森林里被我们救了,当时他跟我们一起打到猎物后,就是挖的无烟灶来煮熟吃,我们一开始不明白为何要这样做,我们鄂伦春猎人从来都是在森林里面点燃篝火的,也没有谁管过我们,后来才明白他还是怕遇上日本人。

张思然一听很有兴趣,就让孟书何马上挖一个无烟灶,孟书何就接过一把工兵铲开始挖掘起来。

第一步先挖一个直径约70cm深约60cm左右的梯形大坑。孟书何边挖边介绍,就是方便使用者向旁边小坑中添加柴火,也方便人能够蹲得下来干活。

第二步在距这个坑30cm地方再挖一个小一点的坑,这个坑是用来放锅的,然后从底部将两个坑之间贯穿,把所有挖出的土堆在第一个洞口周围,拍实增强其避光性。

第三步就是挖烟道了,在第二个洞口上方向后延伸挖至少三条烟道,每道约15cm深,2—3米左右长。

孟大石正在挖掘无烟灶的第三条烟道时,岩石下士就在处理这头狍子,大熊一会儿就在无烟灶这边看看,一会儿又跑到岩石下士那边想给他打下手,岩石下士嫌他粗手笨脚的不让他打下手,他又跑到无烟灶那里蹲下看,就问孟书何:还是把它烤熟了来吃吗?

孟书何听到大熊这样问,就扭头望向张思然,张思然就翻译给他听,孟书何听完突然一拍脑袋:糟糕,这无烟灶用来烧烤可不成,必须用铁锅把灶口牢牢的压住,四周还要用泥土封住,不让烟和火光从灶口这里泄露出来。

张思然一下子就明白了,围在无烟灶四周的众人也是面面相觑,可怜第816教导队是直属远东方面军侦察情报部的堂堂一个连级单位,居然没有一口铁锅!关键他们也从来没有想过带一口铁锅!似乎一直指望着吃罐头,吃鬼子的食物。

张思然就尴尬地笑着:先把无烟灶做出来再说。

孟书何就说:接下来就是把锅安放在第二个洞口上,并用土把边沿填死,在烟道上方用树枝,麦秆之类的东西盖起来,上面盖上土。再按照锅边密远而疏的方法将烟道隐蔽好,将引火物从一号坑底放入第二个坑内,再就可以加柴做饭了。

张思然现在明白了,这无烟灶的原理就是挖坑垒土增加隐蔽性,增加烟道扩大散烟面积,并且通过在烟道上加盖麦秸柴草等法使烟尽可能的散开,关键是不使炊烟形成烟雾和烟柱,以增加隐蔽性。

无烟灶在军队中也叫避光散烟灶,是野外单兵或班组最简便实用的炊事用灶。这种灶,解放军单兵在野外只需一把工兵铲5分钟内就能做好使用,无光无烟,不是太近根本发现不了。

他们这第816教导队居然没有一口铁锅,那这可怎么办?

孟书何就自告奋勇请缨:长官,我下山去买一口铁锅上来吧。

张思然说: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哪里好去买铁锅?

孟书何说:这山下应该就有人家,可以找他们买一口。

张思然想了一下,孟书何是鄂伦春猎人,四处追逐猎杀野兽为生,就是下到山下找当地村民买口铁锅也说得过去,因为鄂伦春人也用铁锅煮他们的手把肉、烧肉、炖肉汤这些。

钱他们倒有,远东方面军侦察情报部当时给了张思然一大叠满洲国的钞票,充当他们的活动经费,张思然就抽出几张钞票递给孟书何,孟书何摆手不收:我拿狍子皮就能换口铁锅,这些村民肯定愿意,一张剥得很好的袍子皮,至少能换两口铁锅。

张思然就让孟书何把M41迷彩服换下来,重新穿回狍皮衣,枪也不带,就带着三把猎刀,不过还是安排岩石下士在后面接应他。

过了不到两个钟头,孟书何真的与岩石下士提了一口旧铁锅回到了山头,铁锅已经被他们在山脚下找了一处山涧洗得干干净净,两人甚至是抬着一锅清水上来的,孟书何在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