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起来,在东三省有很多胡子,在张作霖大帅的时候没办法解决,日军来了也没办法把他们剿灭,非得到后面的东北**联军时期,也就是“林海雪原”那时候,才得到了根本性的解决。不过话说起来,藏在绺子那里,比跟着抗联残余部队一起活动还安全一些,当然这是不得已的时候,才会考虑的下策,侦察情报部对于这一点倒是事先同意过的,不过张思然想的却是,实在没办法的情况下,就打掉一股绺子的老巢,干脆来个鸠占鹊巢。
一路思索着,按照那个密探所指的位置,张思然带着第816教导队前进了六七里路后,他就命令屠刀中士和孟书何两个人前出侦察,他把自己的8倍蔡司望远镜交给了屠刀中士,其余队员就找了一片林子隐蔽起来,等待孟书何他们把情况摸一下之后,再来定如何夺取这鬼子的卡车。
没过多久,孟书何就回来报告了:屠刀中士留在那里找了个隐蔽的地方继续监视敌人,敌人的两辆卡车停在公路的一个拐弯处的路边上,那里比较宽,不会影响其他车辆通行,两辆卡车总共只有三个鬼子守在那里,但是公路上来来往往的卡车不少,过一会儿就要过一辆。
听孟书何报告完情况,张思然就定下决心,既然卡车那里只有三个日军士兵,只要在他们没有防备的情形下,在没有其他车辆经过的时候,突然开枪还是有机会把这三个日军士兵干掉。他们有这么多狙击手,想在四五百米外干掉这三个日军士兵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是在远距离上把日军士兵打死后,尸体又没人处置藏起,要是有经过的车辆看见尸体发现问题,很有可能让他们的计划落空,因为谁都不能保证经过的日军卡车里面不是装着的是士兵,所以必须要让人接近到距离卡车很近的地方再动手,这样把日军士兵一打死就可以马上冲过去把尸体藏在车厢里面,再把队员们接上车。
要摸到距离卡车很近的距离,屠刀中士他们肯定是做不到的,不说他们都穿着秋季迷彩服带着苏式德式枪械的问题,就是单凭他们斯拉夫人的个头和相貌,也够吸引日军士兵的注意力了,现在只有他一个人有鬼子的军装,并且会说日语,而屠刀中士他们的斯拉夫人面孔一出现,必定会引起留守日军士兵的警觉,所以只能带孟氏父子去。
张思然决定由自己和孟氏父子三个人去执行这个任务,孟氏父子的枪架快射,在立姿射击的时候又快又准,最主要的是他们两个是鄂伦春猎人,而鄂伦春猎人与日军配合作战攻击抗联部队时有发生。虽然鄂伦春猎人在满洲国占人口比例并不高,但日军长期拉拢鄂伦春猎人,经常一起执行讨伐任务,就算是普通士兵对他们的衣着打扮也是熟悉的,毕竟头顶的狍子头皮帽惹人注目得很。
张思然就换上那名日军宪兵少尉的军装,孟书何和孟大石父子依旧穿着他们自己的鄂伦春狍子皮衣服,三个人就向那两辆卡车停着的地方走了过去,由于张思然的军装左袖有白底红字的“宪兵”字样,一路上遇上的老百姓,远远看见就避让到路边了,东北沦陷这么多年,老百姓见着左臂有白色袖标的日军宪兵就怕。
孟书何拿着三八大盖,虽然他们新缴获了两支99式狙击步枪,但是张思然担心孟氏父子还没有习惯使用瞄准镜射击,就让孟书何依旧带着他的三八大盖了,孟大石没有合适的机械瞄准步枪,就挎着一支驳壳枪,张思然斜挎着的手枪套里面,日军宪兵少尉的王八盒子也就是南部十四年式手枪早给他扔掉了,现在里面放的是一只勃朗宁HP手枪。
张思然考虑过,就是二百米开外,孟书何用枪架射击都能保证击倒日军士兵,而且在立姿状态下,他们的射击速度是快于日军士兵的,但是距离稍远,他的勃朗宁HP和孟大石的驳壳枪就派不上什么用场了,他虽然可能是世界上手枪速射最快的,命中精度也非常高,但是使用手枪还是不敢说什么50米100米百发百中,那是开玩笑了,手枪就不是用来进行远距离射击的,如果他和孟大石没有击毙另外两名日军士兵,让日军士兵躲到卡车后面去或者车底下面,这时间一拖久,要是有另外的日军车辆经过,可能这事情就不好办了,就打成俗称的夹生仗了,万一遇上日军的运兵卡车经过,搞不好还得立即撤退。所以他也准备了一个后着,就是命令已经赶回来的,身穿迷彩长袍的岩石下士和加莉娜两人离开大路,沿着树林跟他们平行往日军卡车的地方前进,他们将在距离日军卡车三四百米的地方自行寻找射击位置,但他们不能轻易开火,一定要等张思然这边下令射击并且听到枪声后,才能对着剩下的日军士兵开枪,也就是说开枪的时机掌握在张思然手上,张思然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