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抗战之铁血特工 > 第一百六十章.佯动

第一百六十章.佯动

1.

高桥俊雄警部说到:有时候很小的细节往往能揭露真相。我检查过遗书,遗书上的水印痕迹应该是流泪所致。

情报军官不服气了:难度不可能是不小心被水打湿的?

高桥俊雄警部说:我敢肯定是眼泪打湿的,而且是正在书写的时候流泪打湿的。在信纸上面写字时流泪和写完字之后再沾染了水或者泪水造成的痕迹是不一样的,先有水印痕迹再写上去的字整个都是模糊的,而已经写好内容再沾染上水,虽然看上整个字也是模糊,但是能看清字的骨架。

而且眼泪里面含盐,很容易化验鉴定出来,甚至流泪还分两类:反射性流泪和情感性流泪;在情感性流泪中含蛋白质比反射性流泪多,并且情感性流泪有一种类似止痛剂的化学物质。这都是可以化验鉴定出来的。

最后军衔职务最高的第107师团的参谋长河濑繁太大佐制止了这场争论,就以高桥俊雄警部的判断为结论,认定城山三郎和田中太郎因没有阻止特种烟弹的泄露而自杀谢罪,当务之急就是全歼这股苏军侦察小分队。

防化小队进行洗消作业后,全员撤离白狼峰,由阿尔山守备大队抽调兵力卡口封锁白狼峰,至此直到日军战败投降,日军再无一人上过白狼峰。

1956年的一天,一个放牛娃正赶着牛群上阿尔山,结果一只牛的后腿突然陷进了地里。放牛娃当时吓坏了,根本不敢上前把牛拉起来,转而回去叫人帮忙。当众人赶来之时,牛的大半个身子都已经陷了进去,大家费了不少力气将牛拉上来,随后才发现这里有一个地洞,于是连忙向派出所汇报。在当时,边防派出所里有许多从部队上退下来的军人,他们赶到现场查看地形时觉得这不像是普通的地洞,在矿灯的照射下,他们入洞查看,才发现这是一个日军留下的秘密给养库。

随着持续数日的挖掘,日军的军用罐头堆满山坡,但是百姓们生怕这是日军故意留下的,所以没一个人敢吃。最后他们取了一些罐头给狗,发现狗并未中毒,这才纷纷把罐头捡回家吃,其中海带、牛肉和猪肉应有尽有,吃起来还比较味美。原来,当年为了藏匿物资,日军一般都选择在深山老林中修建基地,而位于内蒙古阿尔山市(县级市)的这处要塞正是处于山脉腹地,且直接与外蒙古接壤,因此被日军视为极佳的战略据点。他们在这里秘密修建防御工事,观察苏军动向,预防苏联军队入侵。(这个事情是真的,只是被发现的到底是山脚下的原先守备中队的地下工事,还是真的只是个秘密给养库就不得而知了,但白狼峰峰顶的地下工事到现在似乎都没有被发现。)

2.

张思然与库利克大士越过第一道封锁线后,在预定的接头地点与加莉娜他们6个人会合,然后张思然和库利克大士都脱下了橡胶防化服,找了地方埋起来,换回了自己的迷彩服和钢盔,然后他们又向边境线方向进行佯动。

从白狼峰直插边境线看似距离最近,但也最不容易成功,因为日军在这个方向边境线的堵截肯定最为严密,张思然必须让日军相信,他们这支侦察小分队绕行一段距离后,依旧是往边境线靠拢,图谋穿越国境。在孟大石的带路下,第816教导队钻进了距离边境线不远处的原始森林中,部署好警戒后就轮流休息,一直临近黄昏,张思然才下令针头大婶取出S1311电台架设天线开始发报,电文很简单,就是通报一切顺利,目前自由活动中,甚至没有等侦察情报部回电就把电台收起来了。之所以要发这个电报,一则阿尔山筑垒地带闹得这么大,当面苏蒙军边防部队肯定被惊动了,需要与远东军区侦察情报部通报一下教导队的情况;二则有意识地进行无线电佯动,这才是主要目的,这封电报肯定会被关东军的监听台截获,通过简单的无线电测向就能找到第816教导队的大致位置,更能让关东军相信他们急于越境回去。至于在穿越国境线之前进行电台联络很好解释,因为偷越国境如果事先没有联络,万一被苏军边防部队设伏,打起来带来误伤就糟糕了。

不过整个白天,这支苏军侦察小分队再无踪迹,虽然分析他们不可能这么快越境成功,但是日军指挥部里还是弥漫着沮丧的气氛,连负责指挥追剿的饭冢富次郎中佐心里都吃不准了,万一他们有什么秘密通道呢?但是张思然他们这封电报一发出就被截获,日军指挥部里面一片欢腾。

张思然他们这封电报一发出,就被关东军监听部门和第107师团的监听电台双双截获,虽然电文是用密码加密过还没有破译,但是发报的地点还是通过测向获知了。第816教导队上一次是使用日军电台发报的,但是电文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