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韩王给李治的惊喜,若是随意打赏,反倒是他这位为君者的不是了。
确实是该这么问。
自后方跟随的众人看去,李元嘉似有一瞬端详着李治的脸色,像是在思忖这份赏赐的底线。
又行出了几步去,方才听他说道:“不瞒陛下,臣有此举,是因前日梦见了先父。”
父亲?他梦到了高祖李渊?
众人面面相觑。
这个开头不大寻常。
可看李元嘉语气平静,竟不似说谎:“所以臣心想,陛下亲耕之时,有民众和乐景象,若臣执笔入画,或许能令先父得见今日之大唐。至于能得陛下青眼,就是意外之幸了。”
“但倘若陛下真要有赏,臣还真有一事相求。”
李治笑了笑:“皇叔纯孝,乃是好事,但说无妨。”
有了这句许可,李元嘉的语气轻松了不少:“陛下有臣属在侧,朝野勠力同心,且看今日籍田礼便知一二。先帝有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入画,必定能成后世嘉话。倒是先父……”
他说到此处,忽而顿住了脚步,朝着李治深深行了一礼:
“我李唐开国从太原起兵,先父基业就从此地兴起。然而太原元谋功臣之中,有多人未能位列凌烟阁,已渐渐为人所忘。臣请陛下准允,让我为诸人作画。”
李治凝视了他片刻,忽而眉峰一扬:“只是作画?”
目光接触,李元嘉咬紧了牙关,憋出了最后一句话:“陛下若更有垂怜之心,不如为其追封!”
作者有话要说
如果还有没看懂的韩王、阿武和李治操作的,下一章在剧情里都有解释。然后下一章开始,阿菟也知道自己的发挥主场在哪里了。
预备搞事!
1出自《汉书》,汉代的籍田记载比较详细,主要是有诏书,借来用用。
明天早上九点见。
韩王李元嘉从来存在感不高,筹办籍田礼各项事宜的官员也根本没将他当做是个麻烦人物。
偏偏就是这位,忽然在此时不见了踪影。
被拽住询问的官员也懵了。
倘若他未曾记错的话,在方才他还看到过李元嘉,但现在……
糟了!
要是真在岐州地界上丢了个王爷,他们的麻烦可就大了。
得亏在此时,忽然有个小宦官朝着他们跑了过一句,韩王声称有要事要办,暂时不在此地。”
一听这话,两人齐齐松了一口气。
是陛下知道的就好……
可这头的问题刚解决,二人紧接着又瞧见,岐州老农队伍后头,竟然多了一批人。
这些当地的农人,一部分要在陛下亲耕之后,跟在官员的后面犁地,以示遵从天子之意尊奉天时、勤勉劳作,另一部分,则要在周遭作为籍田礼的“观众”,所以并不是随便从周遭村庄中喊来便完事的。
岐州官员好不容易才从本地百姓中选出了一批形象过得去、背景干净之人,唯恐其中闹出什么事端。
但此刻,这里面竟然多了几十人。
若是寻常的多出人来,恐怕还没有这样明显。
然而打眼一看,这其中起码有半数,是十岁上下的孩童。
年龄是个硬伤啊,哪有这么玩的!
握着成人所用的农具,对他们来说还有些不易。
只能说,得亏这些人也是干农活出身的,体力早养出来了,乍看起来还都像那么回事。
以至于这高低错落地一站,竟有些老幼相携、躬耕农事之感。
不不不,不能这么想。
第一印象是一回事,这些人并不在计划之中,就是另一回事了。
歧州这两位官员又想抹汗了。
大概是他们朝着那头看得太久,小宦官又插了一句,“这也是陛下同意的,人是由韩王选的。”
二人面面相觑。
行吧,既然陛下都拍板了,他们还有什么好说的。
只不过……
“韩王今日怎么这么能折腾?”在目送着那小宦官回到陛下身边后,其中一名官员还是忍不住开了口。
“你管他能不能折腾呢,”另一人回道,“陛下的长辈里,这位若能担起重任,也不是件坏事。”
韩王聪慧,品行又是人人可见的出挑,在这等本无关大局的事上稍有出挑,确实不是问题。
也或许是因为他平日里的低调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