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武周]问鼎 > 第25节

第25节

/p>

他毕竟是参与编纂史书之人啊……

李淳风不知让他被拽来万年宫的始作俑者心中种种腹诽,已接着说了下去:

“后汉国都不在长安,而在洛阳,长安因兵祸,百姓流离逃难,水患之灾几近于无,百年之间不过两次而已。”

“可到南北朝之时,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都曾以长安为国都,在此期间,四十年有水患十二次。”

“隋唐重定天下,以关中为立足之地,此地重归繁盛,水患再度增多。武德元年、武德六年、贞观三年,均有大雨连绵,继生水患。”

“以臣愚见,渭水之河只怕承载力有限,沟渠营建不足,因此——关中越是人口昌盛、民生繁茂,便越是有滋生水患之可能!”

李治听到这里,脸色已有几分不好看。

按照方今的习惯,如有大旱或是水灾,往往不是帝王问责己身,便是由朝中要员担责。

就像去年的关中大旱,长孙无忌就一度请辞,这是一个道理。

然而今日,李淳风却说,是关中越兴盛,渭水就越泛滥?

这道理听起来并不难理解,可对于习惯性将其联想到天威之上的人来说,这规律总结得着实惊人!

但即便如此,他也总不能因这样的几句话,就做出什么疏散关中人口的决策。

这是李唐的都城所在之地,若真忽然有此举动,无异于是将脸丢到了外人的面前。

更何况,此时还正是他要将权力自长孙无忌手中收回的时候,任何一点决策的失误,都有可能导致满盘皆输。

他面颊紧绷了一瞬,这才开口问道:“刚才李卿说,忽略掉气候不顾,若是……将其考虑上又如何?”

李淳风苦笑,“陛下,算上可就更麻烦了。东汉末年至于魏晋的数百年间,史书之上动辄出现冬日大寒、井生坚冰的记录,但您觉得今时如何?”

李治回想了一番,答道,“关中能见梅花。”

虽然还是冷,但和百年前有记载的冷,好像完全不是一个水平的。

李淳风道:“不错,就是如此。就算不是研究天文气象的人也应当知道,气候温暖的年头最容易出旱灾与连续的暴雨,大雨还往往接在大旱之后。陛下,您觉得今年如何呢?”

李治默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