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历史同人)[武周]问鼎 > 第1087章

第1087章

“崇善应变以成务,璟善守文以持正”便是对他二人的评价。

现在这另一位贤才,也终于出现在她的面前了。

……

这支愈发庞大的队伍流入旱灾之下的土地上,与一场霖雨落在这片土地上,应当也没什么区别。

一口口深井也在随后被凿穿在龟裂的土地上,将地底的甘泉托举向地面。

辽东、关内、江南的粮草,也在一双又一双的推手助力下,朝着今年收成注定不丰的各州流去。

……

当武清月重新回到洛阳的时候,已是洛水结冰之时。

她抬眼望去,正见冰封的河面上有一块块石料正在被拉拽送往对岸。

在石料之上雕刻的,正是凿井取水,修渠引灌的一幕幕场面。

启程之前她收到过一封由阿娘寄出来的书信。

在信上说——

它们将会组成万象神宫中的第二幅壁画。

第313章 (正文完结)

“止语”啪地一拍, 方才还因说书人说完这一段而在茶楼中交谈的人,顿时纷纷止住了话茬。

“我们接下来,就说说这第三幅壁画。”

……

武清月饶有兴致地转了转手中的茶盏, 自隔帘往外看去,正见这近来因传奇话本盛行而愈受欢迎的说书行当,已有了一批数目不小的听众。

在那下头说书的人, 对于日理万机的武周太子殿下来说,自然是没什么印象。

但他戴着顶帽子, 也没能掩饰住自己发量不多的事实,却不难看出, 他到底是何来头。

早年间的僧侣需对大众讲经, 除了僧讲之外,还有一种对大众展示的俗讲,需要将佛教演变的过程以更通俗易懂的方式宣扬出去, 还需编些更为精彩的情节。

这样的人,简直就是说书最好的苗子。

更何况, 自打僧侣再不能享受到那样多远超百姓的优待,尤其是不能藏匿户口、减免税赋, 还需要诸州上报修行所得后,数目减少了大半,其中就有不少改行就业的……

也自然包括了下面那位。

武曌和武清月都不担心这样的人去当说书人能造成什么影响。

茶楼的说书人中在神都月报下头任职的,可要远比那些“野生”的说书人多上数倍,说出来的故事也因经过专人培训更为生动新奇。

若真有人为了出头而胡言乱语, 要么便是被行业的规则给制裁下去, 要么便是被管理秩序的各个部门问责, 还传不到皇帝与太子的面前。

所以现在,她们两人便像是两个再寻常不过的听众一般, 坐在这茶楼的隔间之内。

坐在武清月对面的武曌难得清闲,纵容女儿出宫走访的邀约,换上了一身寻常百姓的装束,也同样兴致满怀地听着下头的说书人以抑扬顿挫的语气往下说道。

“说起那第三幅壁画,就得说说官学的兴办——”

“先有那乌墨上板一刷白纸一盖,就是千万本书籍送入学馆。”

“都说书中自有黄金屋,那官学里也是一条黄金路。”

“……”

身在茶楼角落的一个书生听到这里忽然愤然起身:“你这黄金屋黄金路说得未免太过市侩了,我等读书人……”

“你等读书人如何?”他话刚开头便被另一头的一个声音给打断在了当场。

他循声转头,就见一个身着太学学生服饰的姑娘自座位上站了起来。

他连忙应道:“我等读书人自然该当以报效社稷、专研学问为己任,怎能以黄金度量入学之事。”

那姑娘却神色坦荡:“可若是天下百姓不知读书已因书籍印刷推行而便宜了数倍,不知进入官学就读也能得到勤工俭学岗位,不知糊名科举之下,便是我等黔首也有出头升官之日,又如何有可能在温饱得足后将后辈送去读书?”

话虽市侩,效果却好!

书生环顾了一圈周围,发觉不仅没人应和他的话,反而因他打断了说书人的话茬,被人怒目而视,当即讪讪一笑,重新坐了下来。

太学生也没有为难他的意思,同样坐回了原位。

说书人对于这等打岔的场面也算是熟悉,一点都没受到影响地接着说了下去。

“这位女郎说得对,书价纸价低廉,便是寒门庶民也能省出些口粮购书,若是有幸能入官学,既有读书的津贴,又能经由官学介绍得几个营生活计,品学兼优者还能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