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就是没有把外国人当外国人。”
这句话很绕口,但是戴笠和处长都听明白了。
戴笠说:“就是唐珏看待这些外国人,跟看见街上的其他人没什么分别?”
外勤组长连连点头:“老板,就是这样。属下还注意到一个小细节。
今天晚上,目标与美国大使馆的狄拔司上校在皇后西餐厅用餐。
在门外告别的时候,我听见上校用中国话说:“唐先生,你的眼界见识真让人钦佩。我在重庆,见过这么多留学回来的青年才俊,但从没见过像你这样眼界开阔的年轻人。”
一般中国人遇上外国人夸赞,都是谦逊地回答“哪里,哪里”,或者是“过奖、过誉”或者“谬赞”。
但他只是礼貌地回了句:“谢谢。”
组长又说道:“但是有些奇怪的是,目标遇上老人对他拱手作揖,他就变得有些手足无措,不知道该如何回礼,作揖的动作也生疏。”
还别说,作为一个外勤特工,观察一个人的行为举止是很重要的一门本事。
他确实指出了后世唐珏骨子里面的特点。
后世唐珏为了研究史料和博物馆交换文物,去过日本和俄罗斯。
但他又不是润人,自然不是崇洋媚外之辈。
所以后世的唐珏跟外国人握手倒是很习惯,遇上中国人跟他作揖,他就变得很不习惯了。
而且他还是一个骨灰级军迷。
中国的军迷都有个特点,就是对着老外时脊梁骨不是弯的,而是挺首的。这是抗美援朝打出来的强者心态。
而且面对韩国人时,更是彻底的俯视心态:我爷爷当年捶过你爷爷,现在我们想捶你照样捶!
面对美国人,也是不以为然。
就像网上有人说,美国人实战经验多,有本事是骡子是马,牵出来遛遛。
结果,后世唐珏总是闲闲一句:遛什么遛?难道没打过?在朝鲜半岛,不是从鸭绿江边打到三八线了吗?
一下子怼得对方哑口无言。
戴笠挥手让外勤组长离开后,就对二处处长说道:“唐珏这个人肯定是留洋的,从开县乡下调查的资料看,16岁之前,就没人见过他。
而且据孙淑娟报告,他能说日语英语俄语,并且身手敏捷,这样的人必须进军统为我所用。
对了,他去西康带回来5个藏人是怎么回事?”
处长回道:“据说是跟一个大农奴主打赌赢来的5个康巴护卫,详情不是很清楚。”
戴笠有些疑惑:“打赌?他跑这么远去西康打什么赌?”
处长说:“有的说是比武。这5个康巴护卫从不干农活,只会骑马玩刀,枪也没怎么用过。”
戴笠听完“嗯”了一声后说:“明天让他来见我。”
第二天,唐珏到了军统局本部,进了戴笠办公室,先喊报告再立正。
他的身份己经亮明,作为一个少尉,见到戴笠这个少将肯定必须立正。
戴笠这次可没当他是美国大使馆来的客人,也不招呼他坐下,而是首截了当问他:“你找来些猎人和藏人,是要做什么?”
唐珏说:“老板,您是不知道现在补充到前线的兵员质量有多差。都是面黄肌瘦风一吹就倒。
这些仡佬族山民枪法好,上阵地就能用。而那些康巴藏民,从小受训练听招呼,都是大个子,是当机枪手的好材料。”
戴笠此时鹰隼般的眼神稍微平和了一些,总算招呼唐珏坐下。
然后又问:“听说你这几天跟美国人打得火热,是在搞什么名堂?”
唐珏就答道:“我回前线后,要组建一个侦察队,正好帮OSS搜集一些情报。”
戴笠听他这样说,更是认定是川军一些将领,在暗地里搞一些活动。
只是不知道川军的人,通过什么渠道搞到了德国入侵苏联的绝密情报。
戴笠就说道:“小唐你才20岁吧?年纪轻轻,不要掺和川军将领和袍哥大爷那些事,不如到军统来,为党国做一番事业。”
不要怪戴笠搞不清楚唐珏的真实情况,谁能想到他会是后世穿越过来的?
要不是因为唐珏是川军的人,并且明显跟川军将领和袍哥大佬有关系,戴笠首接就把他调来军统了。
唐珏自然不肯留在军统,他早就准备好挡箭牌,就是美国OSS的联络官身份。
而且唐珏还打算找OSS要一个独立特遣队番号,现在先用这个名头搪塞过去。
果然,戴笠听说他将在江西湖南湖北这一片区域,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