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黑大尉,一向提倡指挥官要尽量靠近前线,这样才能掌握到最真实的战场情况。本文搜:读阅读 duyuedu.com 免费阅读
所以他带着副中队长堀野一郎中尉,和中队部一个准尉,来到离着警戒阵地800米远的地方,也就是己方出发阵地,观察敌情。
800米这个距离,就算101特遣队有八九式掷弹筒也无计可施,因为超出了最大射程范围。
而敌人机枪精度可控的有效射程只有600米,800米虽然可以射击集群目标,但很少会这样胡乱消耗弹药。
所以他和堀野中尉都认为,这个距离上是很安全的。
两人都举起自己的望远镜,看向山坡上的警戒阵地。两天前,他们都来过这里,这次两人都注意到,山上的敌人防御工事得到了加强。
增加了一段至少20米宽,带顶盖的工事。但是对方也没有把所有的堑壕都加上顶盖。
这肯定不是因为乾元洞山上缺乏树木,而是一定要留一截堑壕便于投弹。
对于山地防守方来说,步兵近距离上对付冲锋敌人的最好手段,就是拼命扔手榴弹。
石黑大尉认为在800米距离上是安全的,一般来说也没错。但是这一次出了意外。
邱进东和自己的老表也是副射手董一秋,并没有待在警戒阵地,而是前出到100米外的山坡上。
他们事先掏好两个洞,该构筑的卧姿射击的胸墙,甚至包括胸墙上的U型缺口都准备好了。
如果没有胸墙,邱进东也可以用两脚架。但是很显然,前面有胸墙,安全更能得到保障。
同时两人对两个洞都做了精心的伪装,远远看上去与周边地形没有两样。
此时在700米距离上,两人正在搜寻合适的目标。董一秋配了美国七倍望远镜,虽然放大倍率比98K上面的8倍镜还小,但视场比枪上的8倍镜大得多,便于搜寻目标。
很快,董一秋就发现,山下的阵地上,有几个站在那里指指点点的鬼子,这肯定是鬼子的军官。
但是并排站在那里的两个鬼子军官,都拿着望远镜挎着军刀,该先打谁?或者同时击毙两个鬼子军官?
但是在700米的距离上,横风带来的影响是外界因素中最大的,董一秋要盯着风速风向的变化。
最好在风力变小,或者风停的时候,通知邱进东开火。所以董一秋没有拿起自己的8倍镜98K,而是用望远镜盯着鬼子军官旁边的一个小鬼子。
这个鬼子的三八大盖刺刀上,挂着一面膏药旗。这意味着他是一名伍长,也相当于班长。因为军曹和曹长,就可以配曹长镜和南部手枪了。
此时微风吹来,就见那小膏药旗,时而迎风飘扬,时而耷拉下来。
董一秋等了一会,看见鬼子伍长刺刀上的膏药旗耷拉下来,不再飘动。他轻声喊道:“风停了。”
一首瞄准右侧鬼子胸部的邱进东,先扣动设定式双板机前面这个扳机,等于是完成了普通步枪两道火中第一道火。
然后他再将食指轻轻搭到第二个扳机上面,屏住呼吸平稳击发。
一颗7.92毫米专用狙击弹飞出98K的枪口,首扑700米外那名鬼子军官的胸口。
正和副中队长堀野中尉交谈的石黑大尉,突然听见副中队长“啊”的大叫一声,然后仰面倒下。
这时候,他才听到了远处传来的枪声。
98K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弹头飞到千米之外,存速依旧超过音速!
所以在1千米内,无论谁中枪,都是子弹先上身,然后才听到枪声。
这颗7.92毫米专用狙击弹,射进堀野中尉前胸后,在他胸内产生了一个瞬时空腔,然后从后背带走茶杯大一块肉。
同样是贯通伤,这可比六五有坂弹那筷子细的弹孔杀伤力大多了。
堀野中尉除了前面的小弹孔,和后面的大弹孔在大量出血外,内脏受创严重也在拼命出血,根本没办法止血。
堀野中尉被抬到后面,石黑大尉去看他时,他己经眼神涣散,嘴里喃喃说道:“我要回家乡了,5年了,我终于要回去了。”
石黑大尉跟堀野中尉都是本州人,平时相处也很融洽,他就安慰了堀野中尉几句。
堀野中尉看见是中队长过来,就抓住石黑中队长的手说:“石黑君,您一定要小心,我们的敌人很不简单。”
可能是因为人之将死,也不用顾忌什么。堀野中尉也不怕被别人说什么长别人威风,灭自己志气。
他抓紧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