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抗战:什么独立团,德械兵团啊! > 第35章 李志的软肋

第35章 李志的软肋

开火的时候,日军飞机就己经发现了他们,并将这个消息告诉了自家炮兵部队。

相比于国军炮兵的老旧战术,日军的炮兵作战就专业多了。

明治维新时期,日军的炮兵老师是德意志。

而在经历了日清战争、日俄战争之后,日军又将目光投向了炮兵实力出众的瑛砝。

因此,日军的炮兵,既有德国人的严谨,又吸收了瑛砝即兴炮火的战术。

与炮兵战术落后的龙国军队不同,从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开始,日军炮兵就开始改变战术,将炮火布置在反斜面,山坳等隐蔽处。

除了改变炮兵阵地的常规部署外,还对炮兵的射击、测地、观测、通讯、炮操等进行了全面革新。

更加厉害的是,日军将精密做到了极致。

在二战中,日军每一个炮兵大队都有一个测量队的编制。

他们靠着战前对敌军可能存在的位置进行提前测绘,绘制成一个精密的方格测量表。

炮兵观测员甚至不用观测,仅凭在图上作业,就能得出精确的射击诸元。

所以,日军炮兵不需要试射,在得到航空兵的坐标之后,观测员第一时间就计算出了射击诸元,并告知了炮兵。

随着大炮的角度被调整,炮口对准了国军炮兵的方向。

相比之下,南怀化高地的炮火密度明显降低了不少。

看到这一幕的李志更加验证了自己的猜测,立马就联系了后方的炮兵部队,让其赶紧转移。

但因为双方不是一个指挥系统,李志是先找了这个阵地上的一名营长,然后转告郝梦龄,再由郝梦龄转接卫立皇,再由卫立皇下令指挥。

没错,指挥链条就是这么长。

卫立皇虽然听取了郝梦龄的意见,但等炮兵阵地接到命令准备转移的时候,日军的炮弹都快要飞到他们头顶上了。

幸亏这名炮兵上校也算当机立断。

他很清楚,现在转移炮兵阵地己经来不及了。

只能命令人员放弃炮兵阵地,快速进行隐蔽。

虽然上校对这些珍稀的大炮有些不舍,但相比起大炮,炮兵人才更为可贵。

但即使如此,也有不少炮兵们没有来得及跑出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