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抗战:什么独立团,德械兵团啊! > 第110章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第110章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当天下午,松井石根见队友这么给力,于是也趁机向参谋本部报告。搜索: 玩家书域 cqwanjia.com 本文免费阅读他表示,由于第 10 军己经开始向金陵城进军,沪城派遣军的官兵也强烈要求越过规定的停止线,和第 10 军一起行动。

不等参谋本部给出答复,沪城派遣军就己经开始越过规定的停止线向南京进军。就这样,向南京进军成了既成事实。

日军的动作之快,不光是自己人这边觉得突兀,就连蓝方这边也没有想到。

此刻,蓝方守军面临的处境颇为艰难。

作为当时龙国的首都所在,金陵城的防御体系实际上比较完备的。

蓝方早在 1932 年 12 月成立城塞组,在德三帝国顾问指导下,在金陵城以东、东南和江阴、镇江、江宁等要塞建筑和整修 “国防工事”。

虽然有很多都还没有修筑或者还在施工阶段,但外围也有牛首山、乌龙山炮台、紫金山、雨花台等碉堡群。

并且,城外还有护城河与城墙阵地。

虽然不敢说固若金汤,但也比在沪城那种地方与日军血拼强得多。

而此刻的金陵卫戍司令部内,一场战前部署也正在进行。

11月20日,唐生志正式被任命为金陵卫戍司令。

而罗卓英与刘兴,则是担任副司令。

唐生志上任后,便根据城内外地形部署兵力。

此刻,龙国守军的部署是这样的。

外围阵地设在江宁镇、牛首山、淳化镇、汤山、龙潭镇一线。

俞济时第 74 军防御牛首山一线。

粤军的叶肇第 66 军防御淳化一线。

汤山一线则是由粤军邓龙光的第 83 军防守。

而城内的复廊阵地,包括雨花台、紫金山、乌龙山、幕府山及南京城垣。

孙元良第 88师的朱赤262旅防守雨花台。

周志道的151旅防守水西门一线。

宋希濂的36师防守挹江门和宣武门一线。

桂永清教导总队约两个师担任中央地区紫金山及城垣东部的防守任务。

约两个团的宪兵部队守备清凉山附近。

从这个部署之中就能看得出,蓝方这边准备是很仓促的。

大部分防御的重担,都被压在了教导总队和德械师的身上。

可这几支德械部队,早就不是之前的精锐之师了。

包括教导总队、36师、87师、88师、宪兵部队等,总兵力大约有十五万人。

但经过淞沪一战,很多部队都不满编。

这其中,也包括教导总队与德械师。

比如88师,因为伤亡惨重,己经被补充了五次兵员,部队里面早就不是那些训练有素的精锐老兵了。

虽然也有补充,但这些新兵战斗力可想而知。

并且,他们还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境地,那就是防御工事相当不完善。

很多部队去各自负责的驻防区域的时候,首接就傻眼了。

有些阵地被土埋着,有些阵地被缩着打不开,拿钥匙的人早就跑路了。

有些阵地更是豆腐渣工程,就是糊弄事儿的。

来不及骂街,很多部队只能争分夺秒自己临时抢修工事。

可由于日军那边发生了经典的“下克上”行为,他们的动作比预想的要快得多。

这也导致,很多部队连临时阵地都没来得及修好,就只能硬着头皮面对装备精良的日军的进攻。

在金陵保卫战之前,蓝方的高层机关便迁移去了五汉与崇庆两座城市。

并且,在沪城战斗打响的时候,蓝方就有意识地开始将民众与部分工业厂房向别处转移。

因此,原本有一百多万人口的金陵城,在此刻,也就只有三十多万人了。

但守城的士兵因为上面刻意的消息封锁,并不知道这些事情。

他们只知道,敌人己经打到了他们的首都,他们的身后就是国家都城与父老乡亲们。

虽然这些部队是淞沪溃败下来的残兵与新兵混编而成的一支部队,但在此刻,守城士气依旧不错。

日军以一个难以想象的速度逼近,并从东西南三侧将金陵城团团包围。

随即,金陵保卫战正式打响,中日双方围绕金陵城展开了一场惨烈的血战。

在优势兵力和武器的配合下,日军在12月9日拿下了牛首山一线。

但之前日军虽然顺利拿下了沪城,但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