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惧怕李志的。
总有一些头铁不信邪的人,偏要上去试一试。
然后,他们会一头头地来给李志送战功点的。
于是,日军这边的坦克车排成“T”字阵型,朝着独立团的坦克就迎了上去。
其实平心而论,这个时期的日军坦克不算落伍,而日军的坦克兵,也绝对都是一些高素质人才。
在对坦克兵的选拔上,倭国人就很是严格了。
1938 年的时候,战车部队要求士兵身高 1.65 米、体重 130 斤左右。这对于当时全员小矮人的倭国人来说,绝对是一个相当苛刻的条件了。
当然,随着战争形势的不利,1941 年对士兵的身高要求降至 1.49 米、体重 100 金,1943 年进一步降到 1.46 米和 90 斤。
但在目前看,能成为倭国的战车兵的人,也算是倭国人里面的精华品种了。
想去开车,学历也很重要。
倭国陆军初期着重选拔有中等及高等教育背景者,以能够快速掌握坦克兵复杂的操作技能。
并且,他们也优先录用有驾驶执照者,视汽车驾驶经验为坦克兵重要基础。
小鬼子装甲兵们刚进部队,先得学理论知识,机械原理啥的得搞明白,像坦克和摩托车发动机是咋构造的,咋工作的,都得让新兵对机械有个大概的了解。
基础驾驶技术训练差不多要花一个月时间,教新兵咋开摩托车和坦克,启动、停车、转弯、换挡这些基本操作都得学会。
武器射击训练也不能少,手枪、机枪还有坦克炮都得练着打,不过实弹射击机会刚开始不多,等正式服役了才能多练。
至于通信这块儿呢,无线电咋操作,旗语信号咋用,都得好好学,这样战场上才能跟战友们顺利联系。
到了专业训练阶段,驾驶训练更上一层楼,各种地形都得适应,越野跑、过障碍、走窄路,啥情况都得能应付,毕竟战场上啥地形都有。
射击训练也更深入了,针对坦克炮的特点,不同距离、不同目标都得练瞄准射击,炮手得打得准、反应快,车组人员之间还得配合好,这样坦克火力才能发挥到最大。
修理技术训练也很重要,日军自家的坦克发动机和传动装置老出毛病,得学会日常保养、故障诊断、换零件这些,战场上坦克要是出问题了,自己能检单修修,保证还能继续战斗。
至于最重要的战术训练方面,队形与编队训练得学,横队、纵队、楔形、菱形、T 型这些队形都得掌握。
还有就是协同作战训练,跟步兵、炮兵这些兵种一起进行协同训练。
可以说,如果训练日军步兵是驯兽般变态的话,那么训练日军装甲部队,绝对是变态重的变态。
所以,日军装甲兵的素质在这年头,不能说冠绝天下吧,起码保住前三名是没啥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