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借点东西
皇权相权,从来都是相生相克的,皇帝强势些,相权便衰弱些,汉武帝时期就是最明显的写照。-m¢a-n′k?a.n?s?h-u^.`c/o,m′
因上一任丞相田蚡权势过于巨大,汉武帝立刻便设立的‘中朝’的制度,所谓中朝即汉武帝的私人秘书部,有些像是大明的内阁或是清朝的军机处,这一举措导致了丞相所在的部门由决策机关变成了执行机构。
这一举措让汉朝时丞相的地位越来越低,直到东汉时期,丞相一职一度被废。
没错,朱元璋并不是历史上第一个废除相权的皇帝,东汉时期就已然如此,只不过这时候出了一个曹操,重新恢复了丞相的职位,并再一次将丞相的权利恢复到先秦时期相邦的地位。
等到了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则重新分割相权,还设立了多宰相的制度!
简而言之,就是不好明着削弱相权,那就干脆将一个丞相的权利,分成若干个宰相,而唐朝最多的时候,甚至同时有十七个宰相!
直到了宋朝,原本已经抑制下去的相权,突然再度膨胀了起来。
先是神宗时期的王安石,也确实是因为王安石能力足够强,神宗特意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作为临时机构给王安石以特权,但毕竟只是临时机构,等王安石一死,依旧恢复原样。o<,5o2?4~$?看@书μ× @@^免?&费\阅¨@读μ
直到宋高宗之时,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先例,就是恢复了实际上的丞相权力,秦桧,史弥远等势力陆续兴起,这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宋高宗不希望以岳飞为首的武将势力做大,所以才需要相权为首的文官队伍平衡。
只不过等到想再次压制丞相的时候,丞相势力也已经尾大不掉。
从宋开始,上一次削弱相权已经要追溯到了隋唐时期,按理说到了元朝时,应该再一次压制相权,这才应该符合历史规律。
奈何元朝的问题实在太多,甚至于制度上直接废除了三省制,而只保留了中书省,中书省一头独大,丞相的势力再次抬头。
而明继承元制,此时打下了江山,朱元璋尚未大开杀戒,这一个个文官自然就觉得自己可以了。
以前的时候,还有李善长作为文官之首,知道事情有一个度,虽然手握与皇权对立的相权,但大部分的事情还是和朱元璋统一战线的,时不时的敲打一下这群文官。
可是现在李善长突然要稳坐钓鱼台,独善其身,反倒是根本看不清局势的胡惟庸当了文官之首,这才是让朱元璋如此生气的原因,只不过是暂未升起废相的想法罢了。*幻¤$′想·,?姬ˉa· ¢|2更§£新%最×\¨快@
但是,这也不代表朱元璋受了气,就会这么忍下去!
“毛骧!”
“臣在!”
空无一人的大殿,毛骧不知从哪里突然冒了出来,跪在了朱元璋的面前,说话的时候小心翼翼的,毕竟胡惟庸没有眼力价,不代表他没有,他太清楚现在这种状态的朱元璋有多么危险。
能够在朱元璋已经有杀心的情况下,让其平静下来了,这世上只有马皇后和朱标两个人,当然现在或许还要加上一个周远……
“我命你组建锦衣卫的事情,筹办的怎么样了!”
朱元璋很早之前就有设立一个情报机构的打算,毛骧现在干的也是这个事情,只不过现在锦衣卫提早出现,更多的是因为周远所讲述的世家危害。
所以锦衣卫自然应运而生,朱元璋决定了,以后他老朱家的祖训上要添加一条,那就是以后入朝为官,需要先被锦衣卫调查一遍,若是有宗族势力的,一概不重用,且严防地域性或师门兴致的结党营私。
身世越是寒门越好,出身越是干净越好,简单来说,就是以后入朝文官,还需要过一层政审……
“人手已经召集大半,都是军中好手,正在操练!”
毛骧一板一眼的言道,而朱元璋则是冷哼一声说道:“不用练了,全都放出去,监察刚刚那群人!”
“微臣领命!”
毛骧又是高声说了一句,随后又抬头看了一眼朱元璋后,问道:“圣上,不知这钱还借不借?”
朱元璋瞪了毛骧一眼,喝道:“怎么,你也觉得朕说话不好使了?”
“他们说这不能和百姓借钱,那这钱难道是他们帮朕出了?”
毛骧闻言立刻磕头谢罪,随后言道:“微臣这就去办!”
……
风雨之中,锦衣卫的前身,拱卫司的一队骑兵策马狂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