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大明:瞎眼五年,朱元璋想登月? > 第一百五十章 离谱

第一百五十章 离谱

第一百五十章离谱

再之后,耿炳文便在朱元璋征讨天下时,数次立下大功,说实话,若不是当时还有徐达和常遇春这两个妖孽横在他的头上,耿炳文这个名字想必应该会有更多人熟知。_<¨看?>:书{?君??÷ #%?更>?+新?最+×快#

就连朱元璋都任何耿炳文的能力,在排列功臣之时,也只将耿炳文排在徐达还有常遇春等人的后面,给出的名单上,第一等的开国六公后面的首位就是他耿炳文。

更何况,耿炳文还是少数活到建文上位的开国武将元勋,这虽不能证明耿炳文能力,却也代表耿炳文不是一个得意忘形之人,不会居功自傲,平日里也是谨小慎微,让朱元璋都找不到杀他的把柄。

可就是这么一个名将,带着十几万人马去讨伐朱棣,最后的结果却是令人十分费解。

战局一开始,耿炳文先是派出了一小股先锋去讨伐朱棣,当时的朱棣可还没有宁王的援助,手下只有眼睛一城之地和几千姚广孝早就准备的亲兵,自然不可能出城迎战耿炳文的十几万人马,因此闭城不出。

在兵力如此悬殊的情况下,耿炳文最好的攻城之法莫过于依靠兵力远多于朱棣的优势,将燕京围个水泄不通,待得城中人马兵困粮伐之际再行攻城。′w¨o!d^e?b~o-o!k/s_._c_o/m*

可是耿炳文这个打了一辈子仗的开国名将做了什么呢?

派了几千人的先锋军去攻城?

结果自然是不言而喻,这么点人马几乎尽数被朱棣给吃下,仿佛这只先锋军好像是故意在给朱棣送补给一般。

而等先锋军全灭之后,这位名将又干了什么呢?

不但没有再次出击,反而就这么进了真定城固守,朱允炆派他征讨朱棣,而他却进城固守……

如果说之前的举措可以用耿炳文年岁渐高,有些轻敌的借口解释的话,这一举措几乎可以说是完全让人摸不着头脑。

相差百倍倍的兵力差距,只是短暂交兵一次,而后竟然攻守互换,耿炳文进城固守,而朱棣的人马却是开始围城。

是的,耿炳文竟然还被朱棣给围城了,几千人围了一个驻扎了十多万兵马的城,而且还一围就围了三天。

这简直就是离谱他妈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

都不说这二者之间的兵力差距,你几千人围十多万人,你是想干什么?

切断补给让人山穷水尽么?

可是十多万人在这里,你别说切断补给线,只怕耿炳文军自己带的粮草还没吃完的时候,朱棣自己这边就先人困马乏了……

很显然,朱棣也意识到了这点,竟又这么灰溜溜的撤兵了,然后耿炳文依旧没有追击,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朱棣跑去了宁王那边,要来了三万蒙古骑兵。)我,的!+*书±£城?§1 ?首_发a

正是因为如此诡异的场景,且不止是李景隆,就连开国名将耿炳文也是如此,这才滋生了李景隆并不是真的菜,而是早就投靠了朱棣,整个靖难都是在演戏的猜想。

而且这个猜想还有理有据,首先耿炳文代表了大明朝开国第一代勋贵集团,而历史上,朱棣一直不受宠,基本上是自生自灭的状态,所以自幼便在这群勋贵的手底下摸爬滚打的长大,这算是有私情。

再有,朱允炆上位后,听信方孝孺、黄子澄等儒生的话,大幅度削减武将待遇,不断的拔高文官品级,这乃是对朱允炆不爽。

而且耿炳文代表的第一代开国勋贵如今差不多都已经被老朱个杀光了,他是为数不多的漏网之鱼,再加上,朱元璋做事一点都不遮掩,明眼人其实都能看出来,他如此诛杀功臣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朱允炆顺利上位。

所以便也很难说他耿炳文是不是对朱允炆会有意见,毕竟他虽然没死,但是唇亡齿寒的道理十个人都明白。

再加上,他已经被老朱打压到底了,谁上来他耿炳文都不可能再差了,既然如此那何必跟人家朱棣死磕呢,毕竟两头下注才是最保险的。

当然,耿炳文也只能是在战场上放放水,却也不可能见到朱棣就直接投降,因为明朝武将只负责带兵,行军路线后勤补给都是兵部负责的,随军有监军,家属亲眷还在应天府可以看做是人质,你如果提前投降,监军杀了你朝廷再派个将领就好。

而且就算杀了监军,将士们也不一定都跟你走,因为朝廷随时可以掐断你的后勤补给。所以,只有演上这么一出,才能在不连累亲眷的前提下,把部队带着后勤补给整建制的交给朱棣。

耿炳文苦心积虑的给朱棣演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