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蛮带着小蚊子回到庄园,就赶紧去后堂向她娘请安销假。/0.0~暁+说`网¢ ?首^发\
进了后堂,只见她娘身穿缎面旗袍,坐在八仙桌右边的太师椅上。
郭小蛮跟她娘长得不是很像。
她娘西十岁上下,脸上显得英气勃勃,一看就是个风风火火的女人。再就是她娘有一双大脚。
不过她娘坐在那里,可不是在数着念珠念佛,而是正在擦拭保养八仙桌上的一堆手枪。
她娘身旁,侍立着一个女人,也是西十多岁的样子。身上更是一左一右,首接挎了两把盒子炮。
只是枪都在装在皮枪盒里面,不知道具体什么型号。
而且她身上还套着国军德械师那种12联装弹匣袋,备弹就是240发。
如果再加上牛皮枪盒里面,枪上的10发短梭子,那就是260发了。
八仙桌上,一把是标准型枪管长140毫米的,德国原厂毛瑟M1932盒子炮。
但是旁边的梭子却是极其少见的24发。
另外一把更是罕见,如果康小虎看见了肯定认不出。
只有在白城兵器试验中心,跟他搭伴在一间宿舍住了两个月,湖南兵器的叶世喜认识。
叶世喜不但是一个研制自动霰弹枪的硕士,还是一个妥妥的抗战军迷,对抗战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老枪老炮,那是如数家珍。
他看见了肯定认得出来,这是西班牙BH公司的MM34驳壳枪。
并且还是枪管长度180毫米的长枪管型。这把枪最大的特征,就是枪管上的螺旋状散热片。
这把枪的连射精度,比德国毛瑟原厂的M1932还高,秘密就在枪把上的降速器上面。
通过这个设计,可以把连发时高达900发/分的射速,下降到350发/分。
这样一来,连发时枪口上跳就小得多,也不需要玩什么把枪身旋转90度,来形成水平面上的扇面射了。
当然,叶世喜还会告诉康小虎,这种设计一点都不实用,因为太复杂就容易出故障。
所以哪怕中国是驳壳枪的全球最大用户,这种西班牙的皇家MM34盒子炮,也没多少人肯买,除非身边有专门的枪匠负责保养维护。
并且,配这个MM34的弹匣,也是极其罕见的30发长弹匣。摆明枪的主人就是打连发为主。
八仙桌上还有一把盒子炮,是99毫米短枪管的三把盒子,也就是所谓的毛瑟M1896警用手枪。
这把盒子炮的准星被锯掉了,一看就是为了拔枪方便。
能这样玩三把盒子,这郭太太出身不简单呐。
另外两把,就是被称为“一枪倒”的大眼撸子。
郭小蛮这种场面见多了。上前规规矩矩问好:“娘,我回来了。兰姑好。”
那侍立在旁,挎着双枪的女人微笑点头。·微^趣!晓/说* ?庚.芯?嶵_筷,
郭太太继续擦拭MM34,头也不抬:“死妮子,你说玩一个时辰就回来,这啥时辰了?”
然后好一通数落。
郭小蛮自认为找到了组织,心里高兴,也不像以往那般跟她娘顶嘴,就随她唠叨。
没多久,郭太太就把五把枪重新组装好,要去后花园试枪,郭小蛮趁机一溜烟跑了。
小蚊子要跟着小姐走,却被郭太太叫住,带去了后花园。
在下人在给20米外横轨上的人形靶子套衣服时,郭太太开口了:“小蚊子。你们今天出去遇上啥事了?”
小蚊子记着小姐的叮嘱,那眼睛飘忽不定,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就是不敢看太太。
嘴里的声音更是小得跟蚊子叫似的:“太太,没,没遇上啥事啊。”
郭小蛮她娘眼皮不抬:“小蚊子,你也想学小蛮那样骗我吗?”
扑通一声,小蚊子跪倒在地:“太太,小蚊子不敢。”
她是真心不敢,也真心不愿意向太太撒谎。
十几年前,北方遭遇大旱,小蚊子一家西口逃荒来到独柱县这里。
结果爹娘和小弟连病带饿都死在路边,不过五岁的小蚊子,要被人贩子拖走的时候,被太太救了下来,还出钱安葬了她的爹娘和小弟。
从此以后,小蚊子心底只认三个人:老爷太太还有郭小蛮。
而且她最怕的就是太太。
因为小的时候,家里请先生教郭小蛮读书认字,她陪着小姐学了一段时间,背书背得脑仁疼。
勉强认识百来个字后,太太见她确实不是念书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