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小虎还指出,周厂长他们去年试制的35毫米榴弹发射器,采用的是从发射器筒口放入榴弹的方式。+微,趣*小?税_ -埂`新/嶵?筷+
很显然这种方式是错误的,会导致射速大降。
周厂长很奇怪,自己也没有讲过35毫米榴弹发射器的细节,康队长怎么了如指掌?
康小虎要求改成M79那种撅把式,这样进行再装填就快得多了。
由于日本的八九式榴弹发射出后,是包括弹头和弹壳的整颗榴弹飞出去。
而不是像美国的40毫米榴弹那样,只有弹头飞出去,还需要退出弹壳。所以改装后的50毫米榴弹发射器,射速还能超过M79榴弹发射器,毕竟少了个用手抽出弹壳的动作。
由于加装制退器后,发射器筒身全长超过300毫米,比八九式掷弹筒的260毫米筒身长度有所增加。
并且取消八九式掷弹筒筒身底部装的调节杆,用于高温高压燃气做功的容积也增加了,所以周厂长估计,最大射程也会提高不少,应该能达到750米左右,甚至不排除达到800米。
最大射程的增加,除了上面两个原因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八九式掷弹筒的发射角度限定在45度角。
虽然理论上,45度发射角的射程最远,但是这是真空条件下。真实的最远发射角,根据火炮不同,在30-40度角之间,一般40度角左右。
而改装后的50毫米榴弹发射器,最大射程时的发射角就是40度。
实际上,采用两脚架、枪托抵肩发射、照门准星瞄准的50毫米榴弹发射器,最大的优点是精度远超八九式掷弹筒。
八九式掷弹筒的主要缺陷,就在于其瞄准和精度上。
掷弹筒没有类似于迫击炮一样的精确瞄准器,只能进行概略的瞄准。
简单的说,就是射中不射中,主要靠的是射手的感觉和经验。
鬼子老兵用筒身白线对方向瞄得准,测距又准,再能控制发射角度为45度,就能命中目标。
但是由没有经验的新兵来发射,很容易出现每发都不中的情况。
改为照门准星瞄准后,新兵老兵都一样,掌握要领后都能准确命中目标。
如果说武工队的榴弹发射器有什么缺点,那就是卧姿射击的最小射程,比八九式掷弹筒要高出一倍。
八九式掷弹筒最小射程50米,改装的榴弹发射器超过100米。
不过,康小虎认为这不算什么大问题。?齐~盛+暁′税?惘· ¢罪~辛′彰′节*庚?欣\哙?
武工队里,大牛班长还有大壮排长都称得上是投弹高手,手榴弹出手都是六七十米。
康小虎原本还打算,让周厂长他们造一批空心装药破甲弹出来。
但是周厂长和老约翰他们,现在手上有两件事情。
一是要改造榴弹发射器,这个可比上次把博斯反坦克枪改为大狙工作量大多了。
另外一件事,是必须做一个吊挂在身前的防弹盾牌。
搞到装甲车的钢板后,切割防弹钢板这不难,难的是要造出接在外骨骼上面的吊挂系统。
所以斟酌一番后,康小虎决定,暂时不急着造破甲弹,因为大狙能对付日军装甲车。
先全力以赴把榴弹发射器和防弹盾牌造出来。
康小虎根据自己的记忆,画出了11式狙击榴的高效双室制退器草图,让周厂长他们到时按照草图制造。
至于撅把式结构,周厂长比康小虎更熟悉,因为双管猎枪大都是用的这种结构。
康小虎自己,要忙另外的事,就是要多搞到一些烟雾弹。
因为县大队林波大队长,带人伏击过日本运送黄金的车队,知道日本人一首是在白天运送黄金或矿石。
日本人也不傻,这要是选晚上运送黄金,岂不是等着给最爱打夜战的八路军送黄金吗?
但是在白天,康小虎的技术优势就没那么大了。
日军装备的九二式重型装甲车,可是有一门37毫米炮的,康小虎他们一旦暴露在其火力打击下,会吃大亏的。
但是热瞄镜并不是只能在夜间使用,还可以在烟雾环境下使用。
就跟现代的特种部队和特警,在对付恐怖分子的时候,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扔一颗烟雾弹过去再说。
康小虎盘点了一下,武工队缴获的鬼子50毫米榴弹中,绝大部分都是高爆榴弹,只有两颗是烟雾弹。
康小虎就给县大队传话,让他们打探一下,在县城之外驻扎的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