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当兵:从军校毕业下基层开始! > 第11章 闻名全军的磨刀石

第11章 闻名全军的磨刀石

全场近百道目光,像探照灯一样,齐刷刷地聚焦在这个年轻得有些扎眼的中尉身上。¨k`e/n`k′a*n*s+h·u′.¢c¢o^m/

会议室里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寂静。

只有细微的抽气声和压抑不住的窃窃私语在角落里蔓延。

主位上,刚刚还怒火万丈的旅长吴学军,此刻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

他的目光锐利如鹰隼,上下打量着谭建林。

年轻。

太年轻了。

肩上的一杠一星,崭新得甚至有些晃眼,稚气未脱的脸庞,笔挺却略显单薄的身板。

这就是那个写出石破天惊报告的人?

吴学军脑子里瞬间闪过报告里的那些专业术语、前瞻性构想、严谨的逻辑链条。

C4ISR与电子对抗一体化?

深度模拟强敌数据库?

模块化“混合威胁”单元?

以败求胜的评估复盘机制?

扁平化指挥模式探索?

这些东西,别说一个刚下连的新排长,就是机关里那些写材料的老手,甚至是军校里的教授,都不一定能如此精准、系统地提出来!

这小子到底什么来头?

旁边的政委陈厉川,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

他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镜片后的眼神带着审视和探究。

作为政工干部,他对文字材料的敏感度极高,更对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的行为深恶痛绝。

这份报告,他昨天晚上和旅长、参谋长一起,翻来覆去研究了不下三遍。

越看越心惊,越看越觉得水平高。

但也正因为水平太高,高得不像一个刚毕业的学员能写出来的东西,他心里的疑虑也越来越重。

军校毕业?哪个军校?就算是指挥学院毕业的高材生,没有深入部队的实践和对前沿理论的持续追踪,也断然写不出如此贴合实战、又极具前瞻性的东西。

难道是找人代笔?

或者干脆就是从哪里抄来的?

这个念头一旦冒出来,就像野草一样疯长。

陈厉川的眉头皱得更紧了。

他不能容忍这种可能存在的学术不端行为,尤其是在关系到全旅转型方向的关键时刻。

旁边的参谋长沈苍野,同样一脸的不可思议。

他是个技术型干部,对报告里的具体内容研究得最深。

那五点构想,层层递进,逻辑严密,几乎可以首接作为旅队下一步转型的指导性框架。

他之前还推测,这报告肯定是胡向和吴志这两个老侦察兵,结合多年经验,在某个高人指点下,由谭建林执笔整理出来的。\鸿?特?晓·税?枉\ ·埂¨歆¢最?全`

可现在胡向亲口承认,主要是谭建林负责撰写?

这……这怎么可能?

一个二十二岁的毛头小子,刚出校门几天,就能对未来战争形态、蓝军建设有如此深刻的理解?

沈苍野的脑子飞速运转,试图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但思绪却乱成一团麻。

整个会议室的气氛,从刚才的压抑紧张,瞬间转变为一种充满惊疑和揣测的诡异氛围。

那些刚刚被批评的连队主官们,也都忘了自己的尴尬,瞪大了眼睛看着谭建林。

“我没听错吧?胡向说报告是那小子写的?”

“开什么玩笑!他才来几天啊?”

“怕不是胡向为了推卸责任,把新排长推出来顶缸吧?”

“有可能!侦察连那帮糙哥,能写出啥玩意儿?肯定是写砸了,旅长要发飙,胡向才拉个垫背的!”

“啧啧,这新排长也太惨了,刚来就背这么大一口锅……”

各种猜测和议论声,如同蚊蚋一般嗡嗡作响。

坐在后排的无人机侦察连张连长,推了推眼镜,仔细观察着谭建林。

他发现这个年轻中尉,在如此多目光的注视下,竟然面不改色,眼神平静,甚至嘴角还隐隐带着一丝……自信?

有点意思。

而站在谭建林身旁的胡向,此刻的心情却像是坐上了过山车。

当他说出那句话,看到旅长政委们惊讶的表情时,他心里是有点得意的。

看吧!我们侦察连就是出了个牛人!

但当他感受到全场聚焦过来的、充满怀疑和审视的目光时,特别是接触到政委陈厉川那似乎能洞穿人心的眼神时,他心底的那点得意瞬间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股强烈的恐慌。

坏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