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历代风云五千年 > 第263集:日伪的投降

第263集:日伪的投降

《破晓》——沦陷区的胜利之日

一、街头上的惊雷

1945年8月15日,午后的阳光透过北平城灰蒙蒙的云层,勉强洒在青石板路上。`微?趣_小^税^旺* +哽/辛/嶵/全~往常这个时候,西长安街的商铺门可罗雀,日本宪兵队的巡逻车“突突”驶过,行人都低着头匆匆避开,连咳嗽声都压得极低。但今天,空气里弥漫着一种异样的躁动——像是冰层下涌动的春水,带着碎裂的闷响。

“收音机!听收音机!”

前门外的杂货铺老板老王突然冲出店门,手里攥着一台老旧的电子管收音机,旋钮还在“滋滋”响。几个穿着粗布褂子的伙计围上去,只见老王手指颤抖着拨弄频道,沙哑的声音喊:“日本……日本天皇讲话了!”

瞬间,街道像被投入石子的死水,围拢的人越来越多。收音机里,那个带着浓重口音的日语播音断断续续传来,旁边懂些日语的教书先生李默脸色煞白,突然拔高声音翻译:“陛下……陛下说,接受《波茨坦公告》……”

“啥?接受啥?”有人扯着李默的袖子。

“投降!日本投降了!”李默猛地甩开手臂,眼眶通红,“他们要投降了!”

寂静只持续了一秒。

“轰——”

像是地壳深处的岩浆喷发,整条街爆发出雷鸣般的喊声。杂货铺老王“哇”地一声哭出来,把收音机往柜台上一放,抓起门口挂着的“良民证”,狠狠撕得粉碎。碎纸片飘在空中,他又从屋里拖出一面落满灰尘的中国国旗——那是多年前偷偷藏在米缸底下的,红布上的五角星早已褪色,却在阳光下亮得刺眼。~e~z?k/s,w·.?n~e^t*

“升国旗!升国旗!”

不知谁喊了一嗓子,几个年轻小伙立刻爬上店铺的屋顶,用竹竿挑着国旗往空中一扬。旗帜在午后的风里猎猎作响,尽管边角磨得毛糙,却像一团燃烧的火焰,点燃了所有人的血液。

“胜利了!我们胜利了!”

“小日本滚蛋了!”

压抑了十四年的泪水、咒骂、欢呼,此刻全从喉咙里冲出来。头发花白的老太太拄着拐杖,颤巍巍地从怀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儿子当年参军前留下的布鞋,她摸着鞋面,泪水大颗大颗砸在上面:“儿啊,你听见没?打跑鬼子了……”

卖糖葫芦的老赵把担子一扔,糖葫芦撒了一地,他却哈哈大笑着抱起旁边的孩子,往天上抛去:“小子!以后不用给鬼子鞠躬了!”孩子被抛得咯咯笑,手里还攥着半块窝窝头——那是往日里连糠麸都掺少了的口粮。

人群像潮水般从西长安街涌向天安门,有人举着自制的标语,有人敲着脸盆,有人把帽子抛向空中。多年来,日伪推行的“户籍统制”像无形的枷锁,每个人的名字、住址、甚至每日行踪都被登记在册,稍有不慎就是“通匪”的罪名。此刻,他们扯掉胳膊上象征“良民”的臂章,踩在脚下,那些印着日文和“大东亚共荣”字样的布告栏被愤怒的人群砸得稀烂,纸片纷飞如雪。

二、枷锁破碎

南城的贫民窟里,陈嫂正蹲在井边淘米。米缸里只剩小半袋掺了沙土的杂粮,她叹了口气,想起上个月丈夫因为“登记延误”被抓去做劳工,至今生死未卜。!q~i_u?s*h¨u,b.a+n/g_.,m^e*突然,巷子口传来惊天动地的喧哗,几个孩子边跑边喊:“日本鬼子投降啦!不用领‘良民证’啦!”

陈嫂手里的木盆“哐当”掉在地上,米粒撒了一地。她愣了几秒,跌跌撞撞地跑出院子,正看见邻居张大伯举着一把生锈的剪刀,把钉在墙上的“户籍登记簿”狠狠剜下来。那本子上,每页都印着密密麻麻的名字,旁边盖着鲜红的日伪印章,像一道道伤疤。

“这玩意儿,我早想撕了!”张大伯须发皆张,剪刀戳进纸页,“凭啥他们说啥就是啥?凭啥我儿子当兵就成了‘反日分子’?”

周围的邻居们全围了过来,有人拿出藏在床板下的煤油灯,有人抄起扁担。当登记簿被点燃的那一刻,橘红色的火苗“噼啪”作响,映着每个人含泪的笑脸。陈嫂挤到火堆前,从怀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片——那是丈夫的“劳工登记证”,她颤抖着把纸片丢进火里,看着它卷成黑灰,随风飘远。

“娘!你看!”

陈嫂的女儿小花举着个小布包跑过来,里面是她偷偷藏了三年的糖纸——那是战前父亲买的水果糖,她一直舍不得吃,糖早化了,纸却留着。“以后能吃糖了吗?”小花仰着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