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又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持久战。\欣*丸_夲^神′栈` !已?发+布~最!薪`蟑_踕/爱迪生动员了所有的人力、物力,花了
九年时间,试验了九千多种材料,历尽波折,最后才试验成功镍铁硷性蓄电
池。在研制过程中,爱迪生失败了不下五万次,连他的助手都不能坚持了,
但是他却坚韧不拔,毫不动摇。他常常说的一句话是:无法可想的事是没有
的。在他看来,任何问题都有解决的钥匙,关键就在怎样找到它!正是这种
顽强的精神,使他成了世界上的大发明家。
1947年,在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上海分会纪念爱迪生诞生一百周年的会
上,一个中国工程师称赞他说:“爱迪生终身自称是一个发明家,他竭尽才
智,耗尽精力,都是为了发明。发明是他的志愿,也是他的事业。”另一个
西方传记作家对爱迪生作了这样的评价,“他没有统率过三军,驰骋战场;
也没有占领过哪个国家、征服过哪国人民,但是他发挥的力量,却不是哪个
军人所能够梦想得到的。!比/奇-中¢文¨王· ?最-鑫¢章/结?更~新~筷_”
1924年五月,美国投票选举国内最伟大的人。爱迪生得票最多,光荣当
选。美利坚合众国授给他一枚特级国会荣誉勋章,这是国家的最高奖赏。这
时爱迪生已经七十七岁,还是照样“一天干两班”,从来没有想到要退休。
他的座右铭是:
我探求人类需要什么,然后我就迈步向前,努力去把它发明出来。
爱迪生一生的发明,获得专利的有一千三百多项;有人统计,实际上有
二千多项。单是1882年一年,他申请的专利就有
①
一百四十一项。“爱迪生效应”不算发明,不在统计的范围里;实际上
它的影响更深远。爱迪生最重要的发明是电灯和留声机,其他比较著名的发
明还有:二重和四重电报机、电影、电车、蓄电池、打字机、水泥、橡皮,
等等。_x¢i\a·o_s/h_u/o?g*u.a′i`.!n~e`t\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担任美国海军部技术顾问,先后发明了水
雷探测器、水底巡灯、战舰稳定器、吸声器等三十九种器械。
这位农民家庭出身的发明家享年八十四岁。从他十六岁的第一项发明—
—自动定时发报机算起,平均每十二天半就有一项新发明。要是光算 1882
年一年,平均不到三天就有一项发明。当然,这些发明创造大多是研究所的
成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因为无论怎样,一个人要在一年中,每三天就搞
出一项发明来,再能干也是不可能的。但是作为爱迪生研究所的主将,作为
这个伟大发明王国的总指挥,他的贡献是举世无双的。称他是“世界发明大
王”,实在是当之无愧的!
1931年十月十八日,爱迪生与世长辞了。当时,美国有人提议全国停电
三分钟为他默哀。但是,人们很快就认识到这是不成的,因为哪怕停电几秒
钟,也会造成社会和生产的巨大混乱。这不正好说明爱迪生一生的贡献是多
么伟大! ① 1883 年,爱迪生在研究用高熔点金属材料做灯丝的时候发现:当灯丝白热以后,给金属板极加上正电 压,金属板和灯丝虽然没有接触,却有电流通过;给金属板加上负电压,金属板和灯丝之间就没有电流通 过。这就是著名的“爱迪生效应”。当时,爱迪生解释不了这个现象。直到1897 年,约瑟夫·汤姆逊发现 电子以后,人们才明白“爱迪生效应”是热电子发射,可以起整流和检波的作用。
马可尼和波波夫
无线电是谁发明的?西方公认是马可尼,苏联只承认波波夫。这个问题 争论了半个多世纪,直到今天还没有统一,成为近代科学技术史上有关发明 权的一桩公案。
那么,究竟是谁发明无线电的呢?这还得从1888年谈起。
赫兹波引起的轰动
在近代科学技术史上,1888年应该用金色大字来书写。这一年,德国青 年科学家赫兹打开了电磁波的大门。
赫兹的发现公布以后,全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