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无线电装上心脏的人
1906年春天,美国纽约地方法院正在开庭审判一件离奇的案子。/l!k′y^u/e·d`u¨.^c~o?m+被告人 是一个面色憔悴的青年,名字叫德福雷斯特。法官戴着庄严的黑礼帽,用手 举起一个里面有金属网的玻璃泡。他宣称有人控告被告人用这种“莫名其妙 的玩意儿”行骗。青年竭力辩解说,这个玻璃泡是他的新发明,可以把大西 洋彼岸传来的微弱的电磁波放大。
这场官司持续的时间不长,却闹得满城风雨。无知的法官,好事的新闻 记者,谁都不会想到这个“莫名其妙的玩意儿”竟是本世纪初伟大的发明, 那个被告的青年后来竟会成为举世公认的电子管发明家。
憧憬
德福雷斯特出生在美国的伊利诺斯州,时间是1873年八月。它恰好是麦 克斯韦的名著《电和磁》问世的一年。
德福雷斯特的父亲是教师,曾经在一所黑人学校当校长。当时,美国的 种族歧视还很严重,人们看不起黑人,也看不起接近黑人的白人。¢2?芭.看!书-王\ \蕞,鑫?漳′結.埂-欣^快/德福雷斯 特一家常常遭到白眼。父亲生性刚直,不让他同其他白人的孩子一起玩。因 此,德福雷斯特的童年是在狭窄的天地里度过的。这使他的性格有些孤独和 怪僻。他回忆起自己的幼年时代,曾经这样说:“我上小学的时候老被人当 做 ‘蠢孩子’看待。那时,我虽然读了很多书,但是对于实际的事物,一点 也不懂。”
中学时代,他也没有显露出多少才华。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学识既 不丰富,也不会交际,而且文笔和口才又都那么笨拙”。总之,是一个平平 常常的少年。他的唯一爱好,是喜欢摆弄各种机器。他那时梦寐以求的,大 约就是当个机械技师。后来,有两件事情影响德福雷斯特改变了自己的理想, 使他走上充满奇想和坎坷的发明道路。
第一件影响德福雷斯特的事情,是1893年在芝加哥举行的世界博览会。 那年,他刚好二十岁,是大学二年级的学生。每届博览会都要吸引世界各地 很多的商人和游客,1893年的芝加哥博览会绚丽多彩,更是热闹非凡,因为 它同一场旷日持久的技术论战有直接关系。′2-八\看·书`惘! -耕.薪?最,筷·这就是有名的关于交流电和直流 电的论战,它引起了成千上万美国人的关注。论战的一方是大名鼎鼎的爱迪 生,另一方却是个初出茅庐的青年工程师。爱迪生发明电灯以后,一直用直 流电供电,这种电源虽然不理想,但是由于他竭力宣传,加上电灯问世不久, 用户也就接受下来了。不料,有个青年电学家却向威望很高的爱迪生提出了 挑战。那个青年电学家就是在《马可尼和波波夫》中提到过的台思拉。他由 于仰慕爱迪生,几年前从南斯拉夫来到美国,投身在爱迪生门下,可惜没有 得到重用,只在爱迪生发电厂当个普通技师。台思拉怀才不遇,就自立门户 搞起研究来。他发现输送交流电比输送直流电有明显的优点,就主张发展交 流电。1888年,台思拉在美国电机工程师学会上宣布了这个主张,并且提出 交流电将要在很多方面取代直流电,参加学会的人听了都很震惊。当时,工 程界对交流电还十分陌生,大多数人都不敢相信。爱迪生为了维护自己的专 利,特别表示反对。争论延续了好几年。双方相持不下,据说爱迪生甚至想 请司法机关宣布交流电不合法。爱迪生尽管是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但 是在真理面前,最后还是败给了台思拉。
1893年,在芝加哥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上,交流电旗开得胜。会场里九万 盏五颜六色的电灯,全部都由台思拉研制的交流发电机供电,总共才用了十 二台发电机。络绎不绝的观众望着辉煌的博览会大厅,赞不绝口。年轻的德 福雷斯特也来到了博览会大厅。他穿着紧身外套,站在人流中望着壮丽的场 景出神。从前他只见过几盏、几十盏电灯挂在一起,用的都是直流电。现在, 几万盏用交流电的电灯汇集成灯的海洋,光彩夺目,照得眼花缭乱。德福雷 斯特完全被陶醉了。直到博览会大厅里已经空无一人,他还站在那里发呆。 年轻人闭起眼睛遐想起来:未来的时代是什么样的呢?一个热爱科学的青 年,应该朝什么方向去努力呢?
爱上了无线电
交流电的崛起,使电气业的前途突然大放光明。因为交流电可以升压, 远距离输送方便,比直流电效率高,成本低,而且可以使用大功率发电机。 交流电在芝加哥博览会上大显神威以后,很快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