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 > 第97章完结

第97章完结

小学毕业后,巴斯德升入了阿尔波瓦中学。!j+j·w\x¨c¨.,i¨n^f-o.校长罗马勒很注意培养学生 的意志,指导他们确定奋斗的目标。他认为巴斯德在学业上虽没有出众的地 方,可是他学习起来是那样的专心,无论周围如何喧闹,他的注意力是那么 集中。最难能可贵的是,他在回答任何一个问题之前,总是认认真真地想一 想,直到确定之后才把答案说出口。校长认为,这样爱思索的孩子是值得深 造的,他对巴斯德的父亲说:“您的孩子一点不比别人差,您应该送他到巴 黎上大学。”

1839年,年仅16岁的巴斯德只身来到巴黎,进入高师预备班听课。第 二年,他按照自己的愿望,到贝藏松公学学习,预备投考高师的功课。他在 贝藏松一边读书,一边当助理教员,用大量的时间孜孜不倦地读书。他在给 家人的信中勉励妹妹:“意志、工作、成功,是人生的三大要素。意志是事 业的大门;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这旅程的尽头就有个成功在等待着,来 庆祝你努力的结果。”

1842年,19岁的巴斯德又到巴黎去读书,力行着“意志—工作—成功” 的道路,终于在第二年,依靠他的勤奋和努力,以第四名的优异成绩,考取 了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如?文¨徃¢ /唔-错·内.容′

勤奋好学的巴斯德一踏进大学的校门,就像一只蜜蜂钻进了花丛,拼命 地吮吸着每一滴知识的甘露。他一步一个脚印地进取着,终于以优异的成绩 获得了硕士学位,接着又一鼓作气,完成了博士论文。

巴斯德的才华得到了当时著名化学家巴拉尔教授的赏识,把他安排在自 己的实验室工作,研究酒石酸的旋光现象。巴斯德如鱼得水,整天在实验室 里和化学试剂为伍,终于发现了酒石酸旋光现象的秘密。这位青年化学家的 发现震动了巴黎,并得到老化学家毕奥的赞扬,认为他应到一所大学担任教 授。然而,教育部却委任巴斯德为国立第戎中学物理教员,巴斯德毫无怨言 尽心尽力地去做了。

1849年,巴斯德调任斯特拉斯堡学院化学教授。校长劳伦特对巴斯德很 器重,常邀他到家里作客。在那里,他结识了聪明、美丽、性格活泼的校长 的女儿——玛丽小姐,巴斯德的才华和高尚的心灵打动了玛丽小姐,他们很 快便举行了婚礼。^x~k¢a~n?s*h?u¨w¢u/.·c^o`m^可就在婚礼那天,新郎却突然失踪了。最后,人们在实验 室里找到了巴斯德,只好拿下他手中的试管,把他带回举行仪式的教堂。

巴斯德对酒石酸的研究并没有结束,他还在不停地做着实验。有一次, 他偶然发现酵母对酒石酸居然有选择作用。他十分惊讶于这个发现。他问自 己,发酵究竟是怎么回事?当时连科学界的泰斗杜马教授都把发酵作用看得 非常奇异而深奥,认为它的秘密很难揭破。巴斯德对发酵的原理产生了浓厚 的兴趣,而兴趣往往是发明与创造的先导。

正当巴斯德将注意力放在发酵上的时候,1854年9月,32岁的他被任命 为里尔理工大学教授兼院长。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里尔是酒精工业发达 的地方,制作酒精的一道重要工序便是发酵,这对于巴斯德的新研究太有帮 助了。正是在这里,巴斯德第一次闯入了奥秘无穷的微生物世界。

里尔的一家酒精制造厂在生产中遇到了困难,向巴斯德请求研究发酵的 过程。他每天都要花很长时间去工厂,把各种用于制造酒精的甜菜根汁和发 酵中的液体带回实验室,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经过反复实验,他发现,发酵 时所产生的酒精和二氧化碳都是酵母使糖分解得来的,而且这个过程在没有 氧的条件下也能发生。因此,他确定发酵就是酵母的无氧呼吸过程,是酵母 生命活动的结果。因此,选择适当的酵母并控制它们的生活条件,便是酿酒 的关键。自此,神秘的发酵原理被化学家巴斯德揭示了,也正是由此开始, 巴斯德成了一名杰出的伟大的生物学家和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里尔以酿酒业闻名全国。但在1857年,有好几家酒厂发生了怪事——原 本芬芳可口的啤酒都变得酸得不可下咽。酒厂老板望着一桶桶发酸的啤酒, 焦急万分。当时人们都认为化学是神秘万能的,于是,六神无主的酒厂老板 们便写信给大名鼎鼎的化学家巴斯德,请求他的帮助。

优秀的科学家都善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通过对酒精问题的认识,巴 斯德断定,啤酒里有微生物在作祟。他凭借着显微镜找到了它们——一种像 小细棍似的乳酸杆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