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间中也有别的动物,用作果蝇繁殖培养基的琼脂是大批蟑螂久居之 地。.微-趣·暁/税_枉? `已^发¨布,蕞+欣-彰_结`打开抽屉时,就会发现琼脂在移动。以至于每次打开抽屉时,眼睛总要 到处看一会儿,好让蟑螂有机会跑到暗处去。有一次,摩尔根的助手斯特恩 喊道:“摩尔根博士,你脚一着地就会踩着一只老鼠。瞧,你踩死了一只老 鼠。”
摩尔根和他的同事们把果蝇室的杂乱无章和临时凑合的简陋形式叫做
“小科学”。虽然后来摩尔根在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建立了设备完善的现代 化实验室,但摩尔根讲:“哥伦比亚大学的那些岁月中,‘小科学’是取得 科学进步的可取途径,用不着花时间去追求技术上的完善。”
摩尔根开销学校基金时十分吝啬,而自己掏腰包时却慷慨之至。实验室 要引进设备经常会受到摩尔根这位“老板”的反对。许多果蝇容器是临时凑 合的,手柄放大镜也只是逐渐地为简单的显微镜所代替,而显微镜的电灯罩 还是用白铁罐头做成的。~小?税*宅- ¨追¢罪.辛¢蟑!节?屋顶时常漏水,就在地板上放上水桶接水;冬天, 要冷到果蝇也受不了寒冷时,才允许使用自做的简单的恒温器。
摩尔根搞的果蝇出了名,外单位纷纷要求得到果蝇品种。摩尔根总是慷 慨地免费送去培养出来的果蝇。
果蝇也曾经遭受过一次戏剧性结局的威胁。一个冬天的黄昏,谢默霍恩 大楼隔壁的体育馆着了火。摩尔根从屋中冲了出来,看着马拉救火车的水泵 朝谢默恩大楼喷水,使之不被大火所殃及,一些门框因受热已被熔化了,成 批的果蝇就靠近在那儿。摩尔根急坏了,说服了警察,越过警戒线,一口气 攀上六楼,直奔位于顶层的果蝇室。摩尔根一时无法将小瓶全部搬下楼,但 是他还是将瓶子搬离了那间屋子,转移到了大楼另一头离火较远的地方。转 移完毕时,大楼已被烧得令人窒息。此时,他才勉强离开,站在人行道上观 望,直到大火熄灭。幸运的是,这场大火并没有蔓延开,果蝇安然无恙。
每天,在果蝇室里,摩尔根博士站在一张堆满了拆阅过的邮件的桌子旁, 拿着一柄珠宝商用的放大镜数着果蝇。/珊¢叶/屋- ~免\沸_跃/毒/邮件堆得太高时,他往往就把它们推 到旁边一个学生的桌子上。但是,一旦这位“老板”走出房间,学生就把邮 件又推回原处。这样拉锯似地推来推去,直到有人替摩尔根做出决定:把那 一堆有些甚至没有回复过的信一古脑儿扔到垃圾箱里去。
摩尔根自己的办公桌甚至比这里描写的还要不像样。他的同事把无用的 果蝇扔进一只叫做“停尸间”的油壶里。而摩尔根则就地把它们揿死在计数 用的瓷板上。这样这块瓷板经常是沾满了前几天揿死在那里的果蝇。偶然, 某个研究生的妻子会提心吊胆地把这位伟人的瓷板上半干的果蝇洗掉。可 是,摩尔根却反而对这块亮晶晶的瓷板起了疑心,接着就把要在下一天揿死 的果蝇使劲地揿死在这块干净的瓷板上。
摩尔根所欣赏的正是这样的实验室。他生来就是一个粗枝大叶、漫不经 心的人。但他也喜欢使别人吃惊,喜欢开玩笑。正是由于这种古怪的对舆论 毫不在乎的脾气,使他在找不到他的皮带时,就用一条绳子系短裤,或穿着 没有一颗钮扣的短上衣就出门了。有一次,当他发现自己衬衫上有一个很明 显的破洞时,他叫办公室里的人用浆糊把一小片白纸贴在破洞上。摩尔根不 止一次被误认为看门人。可即使在他故意弄得乱糟糟的情况下,他总是保持 一种优雅风度。摩尔根身高183厘米,身体笔挺,一头黑发,两眼蓝得惊人, 看上去非常健康。
任何时候,摩尔根都离不开他的果蝇,离不开他的实验。即使到了假期, 举家迁往外地,摩尔根也要带上他的果蝇。在学期结束的某一天早晨,马拉 着行李,摩尔根全家人都朝着地下铁道走去。孩子,佣人,随带的花草、金 鱼和鹦鹉,还有兴奋得不服管的英国长毛猎狗,熙熙攘攘,好不热闹。实验 室那边还会跑来一帮送行的学生和同事,加上七七八八一大批关在铁笼子里 的小鸡啦、小老鼠啦、大白鼠啦,自然,最为宝贵的是一瓶瓶的果蝇。出发 前,摩尔根就小心翼翼地把这些宝贝放到了旅行瓶里,那里填有少量香蕉泥, 供果蝇旅行时食用。大一点的孩子就让他们帮助拿这些果蝇瓶。旅行出门时, 每种类别的果蝇都保存一些。摩尔根到达后第一件事,就是打电报给他的一 个助手,告诉他果蝇已安置妥当,这时,留在家里的果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