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真正的太阳年实际上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到罗马时代,正 好365天的阳历就需要修改了。¨鸿¢特/暁?税-罔- ^更/歆\最!哙`公元前46年,凯撒听取了索西格内斯的意见, 改革了历法。按改革后的历法,每隔4年有一个闰年,增加一天。一年的12 个月份为大月和小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在不是闰年的时候,2月只 有29天。
然而,罗马人的改革也没有使历法变得完全准确。到1582年,按当时的 年历,春分应在3月11日,而实际上应当在3月21日。由于对教会来说, 准确地确定全世界的万圣节和宗教节具有重大意义,于是教皇格雷果里十三 世便再次改革了历法,使1582年的10月4日变成了10月15日。为了避免 发生错误,改革后的历法是每个世纪内24个闰年而不是25个闰年。
许多信新教的国家都逐渐改用了格雷果里历。英国在1752年采用了这一 历法,由于要在英国的旧历法上加上11天才能跟新历法一致,于是发生了历 史上著名的人们要求归还11天的骚乱。*x~z?h+a-i!s+h,u!.~c¨o_m-其他国家接受这一新历法的时间有先 有后,如俄国在1917年十月革命之后才改革历法,而泰国直到1940年才开 始采用格雷果里历。
铁的制造技术
(公元前2700年)
铁广泛存在于地球表面上的土、石当中,但都很分散,量也不大。它集 中存在于铁矿石里。为了把铁从铁矿石里提炼出来,首先要把矿石用高温烧 化。古时候的办法是在地上挖个坑,坑里装上矿石和木柴,然后点火燃烧使 矿石熔化,矿石里的铁便熔化而和石质分离流出。
在叙利亚北部的特尔沙贾巴扎发现了约公元前2700年的这种熔铁,在特 拉斯马尔发掘出了约公元前2400年的装在铜柄上的锈蚀的铁刀。在乌尔出土 了一个约公元前2000年的锻冶场的遗址。
但在这个时期,熟铁是非常昂贵的,它不是用来作日常用品,而是用来 作装饰品和仪仗队的武器。比如,在著名的荷马史诗中,就是把黄金和铁相 提并论的。¢白-马/书+院- \已+发,布+最′芯,蟑~洁?0?0\晓′税+旺` *追~蕞·薪~彰-踕·
熟铁是很软的,做武器容易卷刃,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用钢。古人使 熟铁变成钢的办法,是用“渗碳”的方法。这种方法也和炼制熟铁一样,把 熟铁烧红,趁热锤打。这样反复加热,反复锤打,不断使碳从熟铁表面渗入 里层,就成为一层坚硬的钢。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体验到了铁在什么情况下最坚固,以及如何使铁变 得更加坚固的技术。在公元前1500年的亚美尼亚地区,已经实行了这种“渗 碳”炼钢的方法。以后又有了叫做“淬火”的技术,就是把铁先用“渗碳” 法炼成钢,再加热,紧接着把它投入到冷水中去。这样一来,钢就变得非常 坚硬了。
但经过“淬火”的钢会稍稍变脆,容易断裂。为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又 发明了“回火”这项重要的技术。“回火”就是把经过“淬火”的钢再次加 热到不太高的温度,然后使它缓慢地冷下来。这样钢的脆性就大大降低,成 为坚韧的材料了。
这一系列的发明都是在漫长的岁月里,由很多不知名的人完成的。他们 也许从未获得过发明家的称号,但他们的确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
玻璃的发明
(公元前2000年)
关于玻璃——这一现代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建筑材料的发明过程,有一段 颇富传奇色彩的故事:
很久以前的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有一艘腓尼基人的大商船来到地中海 沿岸的贝鲁斯河河口,船上装了许多天然苏打的晶体。对于这里海水涨落的 规律,船员们并不掌握。当大船走到离河口不远的一片美丽的沙洲时便搁浅 了。
被困在船上的腓尼基人,索性跳下大船,奔向这片美丽的沙洲,一边尽 情嬉戏,一边等候涨潮后继续行船。中午到了,他们决定在沙洲上埋锅造饭。 可是沙洲上到处是软软的细沙,竟找不到可以支锅的石块。有人突然想起船 上装的天然结晶苏打,于是大家一起动手,搬来几十块垒起锅灶,然后架起 木柴燃了起来。饭很快做好了。当他们吃完饭收拾餐具准备回船时,突然发 现了一个奇妙的现象:只见锅下沙子上有种东西晶莹发光,十分可爱。大家 都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以为发现了宝贝,就把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