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 > 第159章完结

第159章完结

在美国,缝纫机得到了新的发展。,k-a·n¢s`h¨u`l¢a!o\.*c¨o\m~纽约的沃尔特·亨特,马萨诸塞州斯 潘塞的伊莱亚斯·豪和艾伦B·威尔逊这几位发明家,在互不通气的情况下, 都独立地设计出了实用的缝纫机模型。伊莱亚斯·豪到英国去出售他的专利 权,但由于贫困,于1849年被迫返回美国。他一回去就发现有不少人已在制 造缝纫机。在打了许多官司之后,他才得以维护住自己的专利权,并使以后 制造缝纫机的人都尊重他的权利。

缝纫机的发明大大地减轻了妇女的家务负担,也对19世纪60年代以后 的服装款式产生了重要影响。由于有了缝纫机,衣服的制作变得更为容易和 精制。从那以后,缝纫机在设计上虽不断有所改进,有的缝纫机上还装上了 电动机,但就总体而言,缝纫机的基本特点却没有什么变化。

人类通信的新手段——电报

(1837年)

现代生活中,我们许多人都发过电报。这种快速通信手段,不论对人们 的日常生活,还是对军事活动,都具有重要作用。+山′叶_屋+ ·首,发,如果问到电报是谁发明的, 恐怕谁都会说是莫尔斯,因为不少书上是这样写的。但电报的发明,实际是 许多人共同努力的结果,莫尔斯只是其中的一位杰出的代表。

制造电报机的最初尝试始于发现电磁场之前。早在1808年,在发明电池 之后,德国解剖学家佐默林就已提出将36个电极置于酸化的水里,每一个电 极都用一个字母或数字作标记,附着在能连接到发报台上的一个电池的电线 上。然而这个系统过于复杂,难以实用。

世界上第一台电报机是由库克和惠特斯通两位教授研制成功的。他们于 1837年获得专利的电报机,其设计是使用五根磁针,分别指向一些不同的字 母。1838年,在伦敦和西德雷顿之间的大西方铁路就安装了一台这样的电报 机。但后来库克和惠特斯通因为电报发明权问题发生了争执,关系破裂,影 响了对电报机的进一步改进。

而此时美国的莫尔斯却正在倾其全力于电报的研制。\d¨a?s_h,e+n^k?s′.*c^o_m+莫尔斯1806年进入 耶鲁大学学习,他在该校学习的一点儿最初步的电学知识是他发明电报的全 部知识基础。但是,他在校不久就基本放弃了本专业而去专心绘画。到毕业 时,他已经成为一名专业画家了。他曾两次去欧洲大陆学习和展出,得到了 一定好评。

1832年10月2日,41岁的莫尔斯从欧洲留学回国,在船上用晚餐时, 听了一个名叫查尔斯·杰克逊的青年医生,讲解一台被称为电磁铁的新器件 的奇妙功能,并看了他作的表演:当电磁铁联结上电池,给铜丝通电,那铁 块立即产生一股神奇的力量,把附近的铁钉、铁片一下子吸了过去;等到一 断电,那些铁钉、铁片又立即掉了下来,那股神奇的力量便消失了。杰克逊 还说:电流的速度是极快的,不论电线有多长,它都可以瞬息通过。莫尔斯 当即想到:“如果在电线的一个地方能看到电流的存在,不就可以用来向远 方通信了吗?”于是,他下决心使这个想法变成现实。

莫尔斯的设想是:既然骤然切断电路就会闪现电火花,那么电火花是一 种讯号,没有电火花是另一种讯号。这些讯号结合起来,可以代表各种数字 和字母,数字和字母又可以按顺序编排。这样,文字就可以经由电线传送出 去,而远处的仪器可以把讯号记录下来。这就是“电报通讯”的最初构想。

1835年,莫尔斯当了纽约大学教授,于是住进学校,专门进行他的电报 研究。在这里,他得到了化学教授格尔的支持。格尔为他制作了电磁石电池, 并一直在各方面给了他很大帮助。到1835年末,他完成了第一部电报装置。 发报机用刻有沟纹的文字板构成文句,使它慢慢移动,电路则断断续续地发 出讯号。收报处用电磁石吸引一个摆,摆下装有铅笔,铅笔随摆的摆动在纸 上画出波形线条。这个装置并不成功,接收距离也只有几米,稍远一些,讯 号就接不到了。

此后,莫尔斯又结识了在电磁学上有名的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亨利。在这 之前,亨利就做过利用电磁石在相隔一英里远的地方使电铃响起来的实验。 但由于他轻视实验研究,他把这项经验传给了莫尔斯。这对莫尔斯来说真是 一个意外的收获。接着,莫尔斯又认识了一个来访问母校的前毕业生贝义尔, 他对莫尔斯的发明很感兴趣,并出资在他父亲的铁工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