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这一大胆设想,邓洛普马上开始进行试制。¨5-s-c!w¢.¢c\o~m/他经过多次试验和失败, 终于用浇花的橡胶管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轮胎。这种轮胎装水,在试骑时很 不方便。因为注水很难使轮胎十分饱满,而且也不能减轻车身重量。为此, 邓洛普又设计出用气体代替水的办法,经过多次试验取得了成功,充气轮胎 终于在1888年诞生了。开始时,这种新轮胎受到人们的嘲笑,被说成是“木 乃伊”轮胎,但是骑车的人发现,用这种轮胎跑得更快,也跑得更平稳。当 时有个叫迪克罗的人,专门建了一个公司来制造这种轮胎,后来这个公司变 成了邓洛普橡胶公司。
圆珠笔的发明
(1888年)
圆珠笔作为一种普遍的书写工具,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出现 在市场上的。但它的发明却是19世纪80年代的事。
1888年,美国人劳德为了便于在仓库的打包货物上作记号而设计了圆珠 笔。它的构造是在盛满墨水的小管的一端装上个小圆球,使小球随笔的移动 而滚动,但是未能达到实用的程度,那主要是因为故障太多,有时墨水滴滴 漏出,有时小球又不动。,零·点+看_书/ ¨首?发′
在劳德的发明问世 4年之后,一个叫伊文斯的人试制出了一种类似的 笔,这种笔是用一个极小的轮子代替圆珠笔的笔珠,轮子紧靠着小室内的印 台转动而得以润滑。
把圆珠笔造成现在这个样子的是两个匈牙利人,一个叫拉迪斯劳·比罗, 是个记者、画家和雕塑家;一个是他的哥哥,化学家乔治·比罗。1934年, 他们移居阿根廷,在那里找到一个资助者——英国金融家亨利·马丁。马丁 和迈尔斯在英国合建了一个工厂,为英国皇家空军制造不漏水的高质量的 笔。他们生产出了更为廉价的圆珠笔,可用完就扔。比罗兄弟发明了利用毛 细管现象向圆珠笔连续输送墨水的结构,并通过实验决定了小珠和球座的最 好形状。他们在1938年取得了这项研究结果的美国专利,并把此专利卖给了 美国以及其他国家的公司。
但是,在美国最先把圆珠笔投放市场的不是比罗兄弟,而是并没有购买 他们专利的雷诺斯。雷诺斯和另外一名技术人员协同一位管专利事务的律师 经过详细调查了解到,在比罗兄弟以前就有了劳德的关于圆珠笔的专利,同 时他们又了解到,只要把输送墨水的部分加以变更就可以不致触犯比罗兄弟 的专利。*如.闻_枉_ ^冕¢废.越^读+
研究的结果,他们发明了借用重力输送墨水的构造,并且很快投入生产 和投放市场。他们从听到比罗的圆珠笔专利的消息到发明新的送墨水构造, 以至生产和在市场上出售,只用了半年的时间。
后来,美国的化学家弗朗兹·西奇在加利福尼亚配制出一种供印刷机用 的粘性液体,这种速干液体一暴露在空气中就在表面形成一层皮。由于这种 墨水的出现,圆珠笔的漏水和墨水凝固把小球粘住的问题就彻底解决了。
拉链的发明
(1893年)
拉链的出现是一个世纪之前的事。当时,在欧洲中部的一些地方,人们 企图通过带、钩和环的办法取代钮扣和蝴蝶结,于是开始进行研制拉链的试 验。
1893年,一个叫贾德森的美国工程师,研制了一个“滑动锁紧装置”, 并获得了专利,这是拉链最初的雏形。这项装置的出现,曾对在高统靴上使 用的扣钮扣钩造成了影响。但这一发明并没有很快流行起来,主要原因是这 种早期的锁紧装置质量不过关,容易在不恰当的时间和地点松开,使人难堪。
1913年,瑞典人桑巴克改进了这种粗糙的锁紧装置,使其变成了一种可 靠的商品。他采用的办法是把金属锁齿附在一个灵活的轴上。这种拉链的工 作原理是:每一个齿都是一个小型的钩,能与挨着而相对的另一条带子上的 一个小齿下面的孔眼匹配。这种拉链很牢固,只有滑动器滑动使齿张开时才 能拉开。
拉链最先用于军装。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军队首次订购了大批的拉 链给士兵做服装。但拉链在民间的推广则比较晚,直到1930年才被妇女们接 受,用来代替服装的钮扣。
拉链是在1926年获得现在的名称的。据报道,一位叫弗朗科的小说家, 在推广一种拉链样品的一次工商界的午餐会上说:“一拉,它就开了!再一 拉,它就关了!”十分简明地说明了拉链的特点。拉链这个词就是这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