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 > 第234章完结

第234章完结

林巧稚是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一贯倡导者和积极支持者。!x\4~5!z?w...c′o¢m/她所领导的计 划生育研究组织,是人数最多、技术力量最强、提供科研成果最多的单位之 一。他们倾全力紧抓不放,长期深入农村调查研究,为我国控制人口、优生 优育做出了极为杰出的贡献。

与此同时,她还用极严密科学的方法,治愈了许多妇女的不育症,给那 些希望有孩子的家庭带来了天伦之乐。

林巧稚始终不忘科普工作。她知道,只有千家万户都懂得了最基本的科 学知识,才能使人类自身生产的落后状况获得根本改观。为此,她在攻克尖 端病症的同时以极大的精力编写了《家庭卫生顾问》、《家庭育儿百科全书》 等通俗易懂的科普读物,从而大大促进了这一学科在人民群众中的普及。

“春蚕到死丝方尽”,这是对林巧稚鞠躬尽瘁的一生的真实写照。1983 年4月22日,在走完了82年勤奋人生之后,林巧稚病逝于北京。

林巧稚,这位生命天使,这位获得千千万万妇女衷心爱戴的伟大中国女 性的名字,将和她创建的事业一起永存!

(赵北志)

童第周

——著名实验胚胎学家

(公元1902~1979)

童第周是我国著名的实验胚胎学家,他突破了认为生物的遗传性状只受 细胞核控制的遗传学观点,为我国实验胚胎学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 贡献。¨x~x,s/w!k_.¨c¨o·m!他一生持之以恒,严谨治学,对待工作一丝不苟,为后人作出了榜样。

水滴石穿

童第周1902年出生在浙江宁波。他的父亲是一个教私塾的先生。童第周 从小就跟着父亲读私塾,边学习边劳动。父亲常常给小童第周讲古人刻苦读 书的故事,讲学海无涯、一定要持之以恒的道理,还写了“水滴石穿”四个 字,挂在童第周的书桌旁,勉励他好好学习,希望他将来有出息。

“水滴石穿”,这是父亲对童第周的勉励,而事实上,童第周就是身体 力行地实践着这种精神,他抓住每一分钟、每一秒钟,以顽强的毅力向着科 学的顶峰登攀。*看¨书-屋/ `已¢发_布/罪\辛′彰^踕`

在私塾里,童第周只学了一些文史方面的知识,这远不能满足童第周对 知识的渴求。因为家境不好,没钱供他上学,所以,尽管童第周十分盼望有 一天能走进学校,与同伴们一起学习,可是不行。直到他17岁那年,在哥哥 的帮助下,他才进入了宁波师范预科班。这里不用交学费,还管食宿,穷人 家的孩子能在这儿上学,是很幸运的。童第周十分高兴,他抓住这个得之不 易的机会,刻苦学习,不放过一分一秒。因为以前只是在私塾里学过一点文 史知识,没有一点数理方面的基础,所以童第周学习起来非常吃力,但他并 不气馁,而是更加努力地学习,他要赶上别人。

不仅如此,在他内心深处,还为自己确立了更高的目标——他要考效实 中学。该校是当时宁波第一流的学校,毕业生一般都能进大学。多少达官贵 人,以自己的子弟在效实中学就读为荣!效实中学对英语要求很高,还十分 重视数理基础,而这几门课恰恰是童第周的薄弱环节。而且,他从未学过英 语。自从确立了要考效实中学的目标后,童第周更加用功了。他开始自学英 语,常常学到深夜。哥哥被童第周的决心所感动,答应供他上学,还请在宁 波的朋友为弟弟打听效实中学的招生情况。

哥哥的朋友从宁波给童第周带来了不利的消息:效实中学这次不招一年 级新生,只招到三年级插班的优等生。哥哥想:就童第周的基础来说,本来 考一年级就已经很费劲了,现在却只招三年级插班生,这可怎么办呢?哥哥 犹豫不决,就去与童第周商量。听到这个消息后,童第周仍不改初衷,他一 定要进效实中学,于是,他决定去考插班生。

靠着“水滴石穿”的精神,铁杵也能磨成针。童第周考取了效实中学三 年级,只不过成绩是倒数第一。一年以后,童第周从倒数第一变为顺数第一, 几何成绩从入学时的不及格变为一年后的100分!后来,童第周以优异的成 绩考入了复旦大学,成为复旦的高材生。毕业以后,他又到比利时布鲁塞尔 的比京大学留学。1934年获博士学位,这时他32岁。

旧货摊上的显微镜

抗日战争期间,童第周一家来到了四川的一个小镇上。他们一家人靠着 少得可怜的薪水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