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999×1001,按一般计算方法很麻烦,而且易错。\白¨马*书!院` \免!沸_岳+黩*陈景润的解决方
2 2 法是: (1000-l)×(1000+l)=1000-1=999999。求解方程式:(X-4) 2=25时,陈景润的解法是:x-4=±5;x=9,x=-1,一步求得结果,速度快
1 2 而且计算准确。说明陈景润把数学知识学活了。
科学路上崭露头角
陈景润上中学期间,他那操劳一生的母亲被肺结核夺去了生命。他艰苦 地坚持学习,到了高中二年级,终因家境困难而失学。1949年新中国的五星 红旗在福州城升起,他家的生活也好起来了。大学招生允许“同等学力”报 考,他高兴地报名参加考试,于1950年秋天被录取上了厦门大学。
厦大张开双臂拥抱了他。高大的图书馆,明亮的教室,幽静的校园,的 确是潜心攻读的好地方。陈景润更加发奋地学习数学及各门课程。每个学期 结束,他总是以优异的成绩向党和人民汇报。1953年,陈景润以一名数学系 拔尖的高才生而提前毕业。/E_Z\晓`税!网/ ~首!发-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数学高才生陈景润,也有缺欠:一是身体不 佳,二是语言表达能力差,三是讲不好普通话。因此,他被分配到中学教数 学时,就败下阵来。他只得离开中学,到福州的街头巷尾摆起书摊子以租书 为业了。
消息不翼而飞,厦门大学王亚南校长悔恨分配工作不对路,险些埋没了 人才。于是,学校决定让陈景润到厦门大学数学系图书馆资料阅览室任管理 员,给他充分的时间研究数学。他开始研究数论中的“他利问题”。
过去的老师李文清先生,用印度数学家拉曼纽让拼命攻读的事例,及自 己的努力显示东方古老智慧的事例鼓励陈景润。他在师长的关怀下,一头埋 进自己取名“勤业斋”的一个7平方米的小屋子里,夜以继日地攻关,终于 用工整的笔迹,写成了科研起点的一篇关于《他利问题》的论文。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慧眼识人才,就像30年代熊庆来教授发现华罗 庚这颗数学新星一样,热情地肯定了陈景润的研究成果,以豁达宽广的胸怀 于1956年推荐他在全国数学论文宣读大会上宣读他的论文。?j_w¢x*s?.^o¢r*g^
陈景润走上讲台时,紧张得心跳唇颤讲不出话来,只能在黑板上演算让 与会专家来看,这大大影响了大家对他研究成果的理解。还是他的老师李文 清先生自告奋勇走上讲台,对他的论文内容作了必要的补充,才使论文里的 许多数学符号焕发出绚丽的光彩,使这一研究成果得到异口同声的称赞。
会上,华罗庚阐述了陈景润论文的意义,给予高度的评价。新中国亲手 培养的年轻数学家,在数学会上第一次崭露头角。会后不久,陈景润又发表 了第二篇论文《关于三角和的一个不等式》。在华罗庚的建议下,中国科学 院数学研究所致函厦大,协商调陈景润到数学所工作。
1957年9月,陈景润接受调动来到北京的中关村,踏上了科学的新征途!
为攻关刻苦准备
陈景润来到中国科学院从事数学的专业研究工作。为能在研究中做高水 平的攻关工作,要做许多准备。陈景润像一座不停运转的钟表,为自己上紧 了发条。
第一件事就是要翻阅大量的资料,了解和借鉴最新的研究成果。图书馆 里的资料应有尽有,不仅有中文专业书,还有各种各样的外文刊物。可是过 去在学校里,他只对俄文比较熟悉,英文只能凑合,而对德文、法文一窍不 通。于是他开始巩固俄语,提高英语,新学德语、法语。他的衣兜里装着4 个自制的小本本,分别记4种语言单词,抽空就背,简直像入了魔似的。从 中关村乘车到人民大学,他因背单词竟然忘了目的地,当乘务员喊:“动物 园到了!终点站到!请下车吧!”陈景润才从背单词的记忆中惊醒。
到理发室理发要排队,他在树荫下专心背单词,直到太阳西沉,理发馆 关了门。功夫不负有心人,陈景润终于掌握了4门外语,这在他的研究工作 中又增加了4双“眼睛”!
为了借鉴人类数学研究的已有成果,他长时期埋头在图书馆读书,除了 凌晨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外语广播外,他简直就生活在一个与世隔绝的、 数学的世界里。在陈景润的时间表里,没有安排看电影、听音乐会、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