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 > 第334章完结

第334章完结

彼得牧师家的生活并不宽裕,迫使自己种点蔬菜和果树,他的妻子则替 人家做包饭,每天增加收入点戈比,以贴补家用。.幻*想′姬+ ′毋¢错/内?容¢

巴甫洛夫是家中的长子,从小就帮着父亲在菜园和果园里工作,帮着母 亲料理家务,他是父母的好帮手。他热爱劳动,又十分懂事。有一次,巴甫 洛夫和伙伴们一起到森林里去采野果和蘑菇,许多小孩子随采随吃,小巴甫 洛夫却把采到的东西装满了一篮子,带回家同父母弟妹一起享用。对于体力 劳动和运动的爱好,在巴甫洛夫的一生中,始终不曾有过改变。掘土施肥、 铺设和清扫园径、种植花卉、骑自行车、划船、游泳等都是巴甫洛夫的嗜好。 他常说体力劳动和运动使他很感到“肌肉的愉快”。

巴甫洛夫的父亲秉性正直,酷爱读书。他省吃俭用,挤出钱来购买了许 多进步书籍,如别林斯基、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的著作。彼得牧师 阅读这些反沙皇书刊,遭到梁赞城一些反动官吏的反对,以至于连小巴甫洛 夫7岁时发生的一次意外——他从高墙上跌到石子路上,被摔成重伤,病了 很久,也被官吏们幸灾乐祸的嘲笑为是彼得牧师读那些进步书刊的“报应”。¢咸-鱼,看^书`罔? +已.发,布¢嶵\鑫/蟑¢洁,

由于跌断了腿骨,小巴甫洛夫11岁才上学。他进的是梁赞教会小学,毕 业后,升入当地的教会中学。这所学校的教师中有几位拥护当时的进步思想, 他们深刻地影响了小巴甫洛夫。教会中学里教的主要是神学,巴甫洛夫一有 空就爬到阁楼上,阅读父亲藏在那里的进步书籍。父亲忠告他的儿子:每一 本书,都要连着读两遍,以后还要经常再去读它。这句话,巴甫洛夫一生一 直遵循着,而且他还教导他的学生们也这样做。

19世纪60年代,俄国伟大的民主思想家和启发者别林斯基、赫尔岑、 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比萨列夫等对社会生活和科学上的反动思 想进行艰苦的斗争,他们旨在唤醒群众自觉争取自由、争取实现崇高的进步 理想。他们也在自然科学,尤其在生物学方面传播唯物论的观点。车尔尼雪 夫斯基的“不怕恶势力、不怕强暴、不怕屠杀!”的无畏精神使巴甫洛夫深 受感动。¨x~x,s/w!k_.¨c¨o·m!比萨列夫特别强调自然科学的作用,认为普及科学就能消灭贫穷和 愚昧。巴甫洛夫后来在《自传》中回忆道:“在60年代的文化,尤其是在比 萨列夫著作的影响下,我们学习的兴趣都转向自然科学方面了;我们中间有 许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内,决定将来在大学里攻读自然科学。”那时候巴甫 诺夫深受“俄国生理学之父“伊·米·谢切诺夫的伟大著作《大脑反射》的 影响,对他唯物世界观的形成和一生致力于生理学,尤其是高级神经活动方 面的研究,起了重要的作用。

小巴甫洛夫出生于一个虔诚的宗教家庭,但他不相信“上帝”的存在。 他曾对他的弟弟和朋友说过这样的话:“如果一切都是由上帝创造的话。那 么上帝又是谁创造的呢?”年青的巴甫洛夫坚决拒绝宗教职业,尽管这是教 会学校毕业生的一般命运。1870年,当巴甫洛夫得知未读完中学最后一学年 课程的学生也准予投考大学时,便毅然放弃了再过一年就可以得到的中学毕 业文凭。他和他的兄弟德米特里来到彼得堡,一起考入了彼得堡大学。在大 学里,巴甫洛夫和弟弟都在自然科学系,研究自然科学。

巴甫洛夫兄弟二人在大学的生活相当清苦。他们持有梁赞地方政府发给 的“家境贫困证明书”,可以免缴学费。由于学习成绩优异,他们获得奖学 金。但奖学金数额非常少,两兄弟不得不兼做家庭教师来维持日常生活。为 了节省几个戈比的马车钱,两兄弟每天步行上下学。

巴甫洛夫在大学里选定动物生理学作为主修课程,同时选修化学。弟弟 德米特里则将化学作为主修课程。当时在彼得堡大学执教的有著名化学家、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者门捷列夫以及著名的生理学家齐昂教授等。

巴甫洛夫非常认真的学习他选修的全部课程,但他对于主修科目的导师 齐昂教授有着一种十分复杂的感情。

齐昂先生是生理学教授,同时也是个唯心主义者,他反对大学生们参加 革命活动,并且非常狂妄。例如,他曾在机体内发现了一种特殊的神经,便 多次在课堂上说:“你们每一个人的心脏里,都有着我的神经。”学生们都 对齐昂采取敌视的态度,甚至不准他进入校门。有时齐昂上课时不得不请两 名宪兵站在教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