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 > 第365章完结

第365章完结

19世纪前期,新化学元素发现得特别多,这是拉瓦锡关于元素的学说对 这一时期化学家影响的结果。¢白¢马,书′院? ,追·蕞·辛?蟑+结′这位法国化学家关于碱、碱土、硅土和矾土的 见解尤著成效。他认为:“可以期待这些土不久就不再列入单质之列;它们 是整个的一类没有与氧化合的趋向的物质中唯一的几种,我十分倾向于认为 这些对氧冷淡的物质,是因为它们已经饱含了氧。按这种观点来研究的这些 曾经可能显出是单质的土,可能是金属氧化物,也可能是已经氧化到一定程 度的单质。”

1807年,戴维用电解的办法得到了金属钠和金属钾,完全证实了拉瓦锡 的见解。随后,贝采里乌斯重复了戴维的实验,并遵循着矾土和硅石的复合 性观点,试图得出金属硅和金属铝。他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自从戴维证 明了碱和碱土确实是金属氧化物后,我们就断定矾土、锆土、铍土、钇土也 都是氧化物,尽管据我所知还没有人幸运地从这些物质里分出氧来。但没有 哪个化学家怀疑这一论断的正确性,因为大家都见到了这些氧化物与锌、锰、 铈等金属的氧化物之间的相似。·x!j?w/x`s.w!./c\o.m`”

由于用电解法没有能得出游离硅,贝采里乌斯就尝试用磨碎的炭加铁使 硅石还原的办法来析出硅。结果因为化合形成了硅铁还是没得到游离硅。直 到1822年,贝采里乌斯利用钾使氟酸钾还原的办法才第一次得到了游离状态 下的硅,其反应如下:

KSiF+4K=6KF+Si

2 6

还有三种元素的发现应归功于贝采里乌斯,它们是——铈、硒、钍。

1803年,24岁的贝采里乌斯与赫新格尔一起在一颗重晶石里发现了铈, 并随之测定了它的大量化合物和它的原子量。贝采里乌斯指出,铈和钇 (钇 是由芬兰化学家加多林于1794年发现的)的性质极为近似,但铈不同于钇的 是它有两种含氧量不同的氧化物;也就是说,铈有二级氧化的特征。

这位瑞典化学家通过对铈和钇的研究,给稀土元素的两种离析法——分 步结晶法和分级沉淀法奠定了基础。他最早使用钇“土”和铈“土”的硫酸 复盐加钾来离析这些“土”。-d~i?n\g~x¨s,w?.·c_o′m`在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把稀土族元素分成 铈、钇和铽三类的方法,就是建立在稀土元素和钾的硫酸复盐在硫酸钾的过 量饱和溶液中的不同溶解度之上的。

作为一位出色的矿物学家,贝采里乌斯先后发现并研究了十几种含有稀 土元素的矿物。其中好几种是当代提取稀土金属纯化合物的最珍贵的天然矿 物。

1817年,贝采里乌斯在硫酸的工业废料里发现了一种新的化学元素—— 硒。1818年,他发表关于硒元素的取得、性质和化合物的报告。

1828年,贝采里乌斯在挪威布雷维克附近找到的一种矿物里,发现了一 种不知名的金属氧化物,他将这种氧化物命名为氧化钍。他详细地研究了氧 化钍的化学、物理性质,并在1829年通过用金属钾使四氯化钍还原的办法得 到了氧化钍中所含的金属钍的单质。

借助金属钾,贝采里乌斯除了得到钍和硅,还最先得到了锆和钽两种元 素,在他之前它们是以化合物形式被发现的。锆土是克拉普罗特于1789年发 现的。贝采里乌斯通过详细研究后,发现它是多种盐的化合物。他是利用锆 氟酸钾与金属钾一起加热的办法得到了黑色粉末状的金属锆 (成份不纯)。

钽酸是在1802年发现的。在1816年,贝采里乌斯开始对亚钽酸盐进行 了大量的研究,同时制定了亚钽酸盐的分析方法,研究了钽、钽酸以及它们 的化合物性质。通过用金属钾还原钽酸盐的方法,他得到了钽(成份不纯)。

贝采里乌斯很重视对硫化物的研究。1811年,他确定硫元素在对金属的 关系上与氧很相似,所以硫化物相当于金属氧化物。他还研究确定了硫与氧 一样可以——通过不同的比例与金属化合。同时他还指出,正如同碱基酸性 氧化物彼此间化合而形成盐一样,硫化物也在彼此间含硫酸盐。1820年,他 论述了多种硫化物的获得方法。

在19世纪20年代,贝采里乌斯特别注重于对盐的性质的研究,他认为 电化现象对测定盐的性质的研究具有极重要的作用。在1825年,他说过这样 一段话:“我们叫做盐的那种东西必须按照一定的电化合定律来测定,并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