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到首都告御状。/小_税!宅` /冕,费.岳-读-结果,受到皇帝大张旗鼓的支持。朱元璋嘉奖他能干,赏了他钞票 20
锭,大约相当于今天的 1 万多元人民币,3 个人各赏两件衣服,免除他“杂泛差役三年”,并
通报全国予以嘉奖。
在这篇旷世罕见的奇文中,朱元璋严厉警告说:若有敢于无事生非扰害陈寿六者,“族
诛”———杀其全家;若有敢于捏造罪名诬陷陈寿六者,“族诛”———杀其全家。嗣后,陈
寿六若有过失,只有皇帝朱元璋本人有权力审他。
最后,朱元璋发自内心地感叹道:“其陈寿六其不伟哉。”———这陈寿六难道不是很
了不起吗!
有一次,山西和浙江两个州县的学政、教谕进京朝见。朱元璋问他们民间情形怎样?
庄稼收成如何?这两个人是教育官员,大约相当于今天的州县教委主任,在皇帝面前不敢
信口开河,于是老老实实回答说:于民事所知不多。¢精-武^暁?税*蛧\ -勉¢费`阅-渎*谁知,朱元璋拍案大怒,曰:哪有久
居民间而不知民情世务的道理?立即下令将这两个倒霉蛋儿撤职,流放到了边疆。
开国之初,各地官员时常奏报祥瑞,礼部请求颁布祥瑞奏报办法。这是典型的中国式
马屁。朱元璋特别不以为然,他的反应是:“你们只谈祥瑞,不及灾异。殊不知灾异尤为重
大。今后各地发生灾异,不论大小,地方官都要快马飞奏。”
朱元璋对于天降灾异相当郑重其事。洪武元年,许多地方发生旱灾,并持续到了次年
暮春时节。朱元璋诚惶诚恐,在父母亡灵面前祷告,说:绝不敢忘记父母当年吃草根树皮
的苦难,愿与天下百姓共甘苦,率所有妻妾吃半个月草根粗米,以反省上天的谴责与惩罚,
并为百姓祈福。
洪武三年,即公元 1370 年,天下大旱。?k*s·y/x\s^w′.*c!o*m_朱元璋率所有皇子,斋戒沐浴后,身穿素衣草
鞋,步行到城外的岳渎坛,在烈日下曝晒三天。当晚,并不回宫,就地卧于草席之上而眠。
第二天,再接着晒。届时,皇后率所有妃嫔下厨用野菜糙米制作斋戒之饮食。时值阳历 6
月的南京。据说,此次皇帝截然不同于海滨度假沙滩上的曝晒,确实感动了上帝,五天后,
便下了一场透雨。(八)
九、除了在我国乡镇建设中所倾注的心血,透露着乖戾不祥气息的“引凭制度”,让我们知
道什么才叫皇帝的心思。
他充满理想地精心设计了帝国最基层的乡村生活样式:
一切生活在帝国农村中的人们,都应该全心全意地致力于生产劳动,通过男耕女织的
诚实劳动,交纳皇粮——— 向帝国财政贡献赋税并获取生活的来源,成为帝国忠实的良民。
那些游手好闲和无事生非者,则必须受到惩罚。
为此,帝国每一个乡村都要建设“旌善亭”与“ 申明亭”各一座。旌善亭用来表彰上述良
民及其令人称道的善行义举,他们的名字和好人好事将被严肃认真地摹写在亭中,以此激
励人心之向善。申明亭则是处理村中纠纷的场所,举凡婚姻、财产、争占、失火、盗窃、
骂人、斗殴、钱债、赌博、擅食田园瓜果、六畜践食禾稼、亵渎神明等等,都要在此由年
高望重者予以仲裁。审理仲裁中,老人可以酌情使用竹批荆条等抽打案犯,但不许设置牢
狱监禁。白天审问,晚上必须放回,第二天接着再审。那些行为不检者的名字及其坏人坏
事,也将被一丝不苟地摹写在亭中,以此警醒后来者不要重蹈覆辙。
每年正月和十月,全国各地之乡村都要举行两次全体村民大会餐,名曰“乡饮&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