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就使整个国家底部演变成了一
个大型集中营,活泼泼的社会变成了弹性甚少、具有高度刚性的板状结构。生活在其中的
人们,被分割成无数个独立单元,相互间本来就少的联系,又被强力掺进互相监视的关系
因素,于是基本沦为生产与生殖机器。期待着其间还会有多少生机、活力与创造力,是为
奢望。
诚如我们所知,上述情形中的一部分在后来一口气持续了六百年,直到 20 世纪 80 年
代改革开放以后,方告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就这样,朱元璋在大体完成对帝国社会底部形态理想化塑造的同时,也完成了他自己
从放牛娃———农民———游方和尚流浪汉———争夺天下之豪杰———帝国皇帝这样一
个心理人格的塑造。
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会一再有机会看到,他的这种帝王人格塑造,还将在他对帝国
社会中部与上部形态进行理想化塑造的过程中,惊心动魄地展开。与他已经做过的上述事
情一样,其过程、结果和对后世中华民族的影响,至深且巨,创巨痛深。
这里所谓的帝国底部,如上所述,指的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工匠即手工业者和
小商贩而言。诚如朱元璋曾经做过和我们所知道的那样,每当社会动荡之际,这一部分人
便自然成为动荡的载体。将他们牢牢钉死在土地、职业与有限的活动半径内,是帝国安详、
宁静、和谐的前提与保障,也是朱家天下万世一统的前提与保障。这肯定是皇家最高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