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孔子传 > 第3章完结

第3章完结

余此书虽仅短短十章,而所附疑办已达25条之 多,虽如史记孔子世家,亦有疑辨处。+j-i/n·c?h_e.n^g*h,b·g\c′.\c*o^m!此非敢妄自尊 大,轻薄古人。但遇多说相异处,终期其归于一是。 所取愈简,而所择愈艰。此如易传非孔子作,其议始

自宋代之欧阳修。欧阳修自谓上距孔子已千年,某始 发此辨,世人疑之。然更历千年,焉知不再有如某其 人者出。则更历千年,当得如某者三人。三人为众, 而至是某说可谓已得众人之公论。则居今又何患一世 之共非之。但欧阳所疑,不久而迭有信者。迄今千年, 欧阳所疑殆已成为定论。余亦采欧说入传中,定易传 非孔子作。此乃是孔子死后千余年来始兴之一项大问 题大理论,余为孔子作传,岂能弃置不列?又此有关 学术思想之深义,岂能仅供通俗面弃置不论? 书稿既定,送孔孟学会,不谓学会内部别有审议 会,审查余稿,谓不得认易传非孔子作,嘱改写。然 余之抱此疑,已详数十年前旧稿先秦诸子系年中。余 持此论数十年未变,又撰有易学三书一著作,其中之 一即辨此事。但因其中有关易经哲理一页,尚待随时 改修,遂迟未付印。¨c?n_x.i!u?b¨a¢o+.\n¨e!t.对日抗战国难时,余居四川成都 北郊之赖家园,此稿藏书架中,不谓为蠹虫所蛀,仅 存每页之前半,后半全已蚀尽,补写为艰。吴江有沈 生,曾传钞余书。余胜利还乡,匆促中未访其人,而 又南下至广州香港。今不知此稿尚留人间否。

学会命余改写,余拒不能从,而此稿遂搁置不付 印。因乞还,另自付印,则距今亦逾13年之久矣。 今原出版处改变经营计划,不再出版学术专著,故取 回再版付印。略为补述其成书之缘起如上。至孟子传,

则并未续写,此亦生平一憾事矣。余生平有已成书而 未付印者,如上述之易学三书。又有已成书,而其稿 为出版处在抗日胜利还都时堕落长江中,别无钞本, 如清儒学案。今因此稿再版,不禁心中联想及之。而 清儒学案一稿,则尤为余所惋惜不已者。兹亦无可详 陈矣。

中华民国七十六年四月

钱穆补序时年九十有三

孔子的先世

一、弗父何

孔子的先世是商代的王室。/x.i~a\o′s?h`u′o\z/h~a+i+.¢c¢o,m^周灭商,周成王封微 子启于宋,遂从王室转成为诸侯。四传至宋公,长子 弗父何,次子鲋祀。公不传子而传弟,是为炀公。兄 终弟及本是商代的制度。但当时已盛行父子相传,鲋 祀弑其叔父炀公,欲其兄弗父何为君。但弗父何若为 君,当治其弟弑君之罪,在家庭间又增悲剧,因此弗 父何让不受。其弟鲋祀立,是为厉公。弗父何仍为卿。 孔子先世遂由诸侯家又转为公卿之家。直到孔子时, 鲁国孟僖子尚说孔子乃圣人之后,因弗父何以有宋而 授厉公。

二、正考父

弗父何曾孙正考父,辅佐宋戴公、武公、宣公, 皆为上卿。但正考父不自满假,每一受命,益增其恭。 又自奉甚俭。尝为鼎铭,曰: 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 莫余敢侮。于是,粥于是,以餬余。 这真是一有修养的人。

三、孔父嘉

正考父生孔父嘉。孔父是其字,嘉是其名。因获 赐族之典,其后代以其先人之字为氏,乃曰孔氏。孔 父嘉为孔子之六代祖。 宋宣公传其弟为穆公,孔父嘉为大司马。穆公又 传其兄宣公之子为殇公,孔父嘉受遗命佐助嗣君。华 父督欲弑君,遂先杀孔父嘉。

四、孔防叔

孔父嘉曾孙曰孔防叔,畏华氏之逼,始奔鲁。为 防大夫,故曰防叔。鲁有东防西防,防叔所治为东防, 在今费县东北。

孔氏本为宋贵卿。或说孔父被杀,孔氏即失卿位, 其子即奔鲁。或说孔父死后,孔氏卿位尚存,至防叔 始奔鲁。恐当以后说为是。孔氏奔鲁后,卿位始失。 但亦不即为受地而耕之平民。在当时,贵族平民之间 尚有新兴之士族,或是贵族后裔之疏远者,或是贵族 之破落者,与夫平民中之俊秀子弟,因其学习当时贵 族阶级礼乐射御书数诸艺,而得进身于贵族阶层中当 差服务,受禄养以为生。此等士族,各国皆有,而鲁 为盛。孔防叔在鲁,其身份亦为一士。其为大夫亦只 受禄,不得与封地世袭者相比。至是,孔子先世遂又 由贵族公卿家转为士族之家。

五、叔梁纥

孔防叔之孙曰叔梁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