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九座、堡四十五座,练兵十一万,建车营十二、水营五、火营二、前锋后劲营八,造甲胄、器械、弓矢、炮石、渠答、卤楯之具达数百万,开拓疆土四百里,开屯田五千顷,岁入十五万石。孙承宗立足于积极防御,精心部署,大见成效。而高第到任后一无所为,以破坏孙承宗与袁崇焕的军事部署为能事,遂使他们数年心血而抛弃于一旦!当孙承宗求去之时,袁崇焕看到“魏忠贤势日炽”,深感“边事不可为”,见到承宗时,痛哭流涕,请求一起辞职茅元仪:《复辽砭》,《孙承宗略明心迹疏》。。这次他眼见高第撤防、驱赶军民进关的错误做法,更愤激请求辞职。但熹宗不准辞,于十二月还提升他为按察使,继续执行原定职责。这时,他驻守的宁远城在关外辽西一线孑然仅存!
天启六年(天命十一年,1626年)正月十四日,努尔哈赤亲率诸贝勒统八旗大军,向明朝发动了新的大规模进攻,双方在宁远城下遭遇,展开空前激战《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4。。这就是明清(后金)战争史上著名的宁远之战。
自努尔哈赤于天启二年初得广宁,一直到这次攻宁远,时隔三年多没有发动大规模伐明的战争。除了它自身需要巩固以往的战果,不便于连续军事进攻,还有一个原因,正如明朝人所分析:“奴酋原非须臾忘战者,乃鸷伏三年余而卒不见犯顺之实迹,或者闻重臣出关,调天下之精锐以为应援,奴未测我之虚实,不敢轻发也。”后金长时间没有发动进攻,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明人鉴于以往的经验,却是时时担心后金突然进攻,尤其是一到严冬,“无人不虑冰坚可渡之时,恐奴入寇,而今果然矣!”王在晋:《三朝辽事实录》,卷15。还在正月初六日,辽东经略高第就向朝廷报告了后金将要进攻的情报,提出具体日期为正月十五日前后,后金将渡辽河,夺取右屯粮食《明熹宗实录》,卷62。。这个情报是相当准确的,它只比后金出兵的时间十四日误差一两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