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明清战争史略 > 第85章完结

第85章完结

二十日,大军起行,逼北京,皇太极统大军扎营于城北土城关之东,两翼兵营于东北。~优¨品,暁\税′王· \勉~肺^悦¨犊,这时,明大同总兵满桂、宣府总兵侯世禄俱屯兵德胜门,抗拒后金军。侯世禄避战,满桂独战,城上发大炮助战,误伤满桂兵,满桂负伤卧关将军庙中,乃休战。

明朝没有料到后金兵冒险千里,突入北京城下。顿时,满朝文武大臣慌做一团。崇祯宣布京师戒严,调全国各地人马来京勤王,命“各路援兵,俱令听督师袁崇焕调度”。《明清史料》丙编。并传谕崇焕:“多方筹画,计出万全,速建奇功,以膺懋赏。”袁崇焕自宁远急驰山海关,调集所部扼守各处要地:以总兵官朱梅、副总兵徐敷奏守山海关;参将杨春守永平;游击满库守迁安;都司刘振华守建昌;参将邹宗武守丰润;游击蔡裕守玉田;昌平总兵尤世威还镇,护诸陵;宣府总兵侯世禄守三河,扼其西下;保定总兵曹鸣雷、辽东总兵祖大寿驻蓟州遏敌;保定巡抚刘策兵亦至,令还夺密云;他自率大军居中应援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补遗》,卷6。.零*点′看?书` `首/发~。十五日,昼夜兼程至河西务,议趋京师。副总兵周文郁建议:不宜入京,后金兵在通州,明兵屯张家湾,相距十五里,就食河西务,寻机进兵,敌易则战,敌坚则乘,这是万全之策。袁崇焕没有听取他的意见。

还在十日,崇焕统兵入蓟时,明廷就传说他有引导后金兵进京之嫌,故下令崇焕不得过蓟州一步,而他个人毫无察觉。在通州时,崇焕又没有和后金兵交战,后金兵因此得以直趋京师。疑上加疑,京城里的谣言四起,流传说袁崇焕召来了后金兵。中国古代所谓“三夫成市虎”,竟落到了袁崇焕身上,这就使崇祯皇帝被一阵谣言说动了心,这给皇太极施反间计埋下了种子。

十一月十六日,袁崇焕深怕后金兵逼近京师,仅率领骑兵九千,士不传餐,马不再秣,以两昼夜行三百里之速,由间道急抵广渠门外扎营。祖大寿阵于南,王承允阵于西南,袁崇焕阵于西。此时,后金兵亦兵临城下。后金兵发起攻击,袁崇焕躬环甲胄,督军力战,险作刀下鬼。·兰_兰·蚊!穴! ?无·错¨内-容-皇太极轻骑巡视说:“路隘且险,若伤我军士,虽胜不足多也。”于是便停止进攻《东华录》天聪4,5页。。二十二日,徙营屯南海子。

袁崇焕于宁远、锦州两次击败后金兵的强大攻势,挽回了明在关外的危局,形成了以他为首的抗战派,并保有一定力量,成为后金灭明的最大障碍。但此次率兵到京后,崇祯帝虽几次召见,赏赐御馔及貂裘,但却拒绝其因士马疲敝,入城休整。袁崇焕无奈,只好驻营于城外,随之而来的是,后金汗皇太极部署了一个骇人听闻的反间计。

第四部分突袭北京与用间(4)

先是,后金大军屯南海子时,俘虏了明朝提督大坝马房太监杨春、王成德,便指派副将高鸿中、参将鲍承先、宁完我、榜式达海等监收。明末,太监受到宠幸,是皇帝的心腹,“凡所见闻,必入告无隐”。高鸿中、鲍承先按照皇太极的旨意,夜里回营,坐在两个太监睡觉的地方,故作耳语,说:“今日撤兵,乃上计也,顷见上单骑向敌,敌有两人来见上,语良久,乃去。”《东华录》天聪4,6页。简短的一席话,意味深长。它暗示袁崇焕已与这位金国汗有密约,攻取北京很快就会成功。太监杨春假装躺卧,偷偷听着,把这几句话完全记在心里。二十九日,高、鲍又故意放跑杨太监。杨太监回到朝廷,以重大军情晋见崇祯,把高鸿中、鲍承先说的话都详细地报告了崇祯。

十二月一日,崇祯以“议饷”的名义召袁崇焕、满桂、祖大寿等入见。当场质问袁以前杀毛文龙及现在进京逗留不战这两件事计六奇《明季北略》所载《逮袁崇焕》说:“上问杀毛文龙、致敌兵犯阙及射满桂三事”,认定袁确有“通敌”罪。。袁崇焕一时不能答,当即将其逮捕,马上就由督师变成了锦衣卫狱囚。下令对袁崇焕解任听勘。

毛文龙的同党、内阁大学士温体仁,因袁崇焕斩毛文龙,断绝了毛文龙对他的贿赂,因而对袁崇焕深为痛恨。于是,他连续五次上疏,以袁“欺皇上”、“资敌私通”、“引敌上驱”、&ldq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