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英对努尔哈赤如此处置,很不服气。¨兰?兰′闻`穴! ¨最*新′章*结!耕_歆?哙*他向自己四个仆从说:“和弟弟们平分人口,我宁可死了也不干,你们和我一起死吗?”四个仆从应声回答:“贝勒你要死,我们要随之死。”从此褚英不仅不关心努尔哈赤出征的胜败,甚至写上诅咒父亲、弟弟和五大臣的咒语,对天焚烧。还对仆从说:“我们出征乌拉的兵失败才好,那时我就不让父亲和弟弟们入城。”一个仆从跟着褚英这样干了之后,诚惶诚恐,生怕被发觉处死,就写下了遗书自缢了。他的死,引起另外三个同伙大惊,向努尔哈赤告发说:“曾说和贝勒一起死,是事实;书写咒语对天焚烧,也是事实;说各种各样的坏话,也都是事实。”努尔哈赤遏制不住愤怒,恨不能杀掉这个不肖之子。想到这样对后代影响不好,便没有动杀机,而在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监禁了褚英。两年以后,努尔哈赤鉴于褚英的存在,对国家、诸弟及大臣们均极不利,不能为一个儿子危害大家,于是下了最大决心将褚英处死。死时他三十六岁《满文老档》,太祖卷3,33页。。
皇太极忠实地维护努尔哈赤的地位和权力,坚持同褚英作斗争。~s′l-x`s~w/.!c-o.m+他不能容忍褚英的偏执、狭隘和大胆妄为。皇太极参加了密议,冒着生命危险向努尔哈赤揭发褚英的罪行,并且写了书面材料。这对处死褚英是极关键的,他实际是帮助努尔哈赤铲除了又一个政敌。
当然,皇太极对褚英的斗争,于他自己的命运和前途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他的忠诚无疑是使努尔哈赤对他更加钟爱和信任。这从后金建立以后皇太极地位上升和作用增大可以得到证明。
后金建立伊始,皇太极就在努尔哈赤身边参与重大决策。他被称为和硕贝勒,是八旗的旗主之一,同其他的和硕贝勒,“共议国政,各置官属”《清史稿》,卷114,“职官志”。按:皇太极原掌白旗,即位后掌两黄旗,实际是将原掌白旗改为黄旗。。努尔哈赤共有子侄数十人,天命之初为首的和硕贝勒共有四人。此四人的名字及地位次序是: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因为这四个贝勒高于诸贝勒,所以又称他们为四大贝勒。贝勒可译为王,因而历史记载上也常常称四大贝勒为大王、二王、三王、四王。
在四大贝勒中,皇太极虽然位在最末,而在同辈兄弟中已经是出类拔萃的了。皇太极在努尔哈赤众子中,按年龄排在第八。+m_i!j+i~a_s~h,e`._c+o!m/四大贝勒中的代善、莽古尔泰是他的亲兄弟,都比他年长,阿敏是速尔哈赤之子,他的叔伯兄弟,也比他年长。褚英是努尔哈赤第一子,又有军功,必然排在他之前。褚英的垮台,是皇太极地位的一次上升。皇太极还盖过阿拜、汤古岱、塔拜、阿巴泰等年长的诸兄弟,主要是他能征善战,治国有方,得到努尔哈赤的器重。在政治上,四大贝勒并不完全以排列先后表示作用大小。皇太极排在最末,不是说明他的作用比不上另外三大贝勒。天命六年(1621年)二月,“太祖命四大贝勒按月分直。国中一切机务,俱令直月贝勒掌理。”《清太宗实录》,卷5,3页。皇太极为四大贝勒之一,参与管理国家机务,既“按月分直”,就表明他与代善、阿敏、莽古尔泰轮流执政,发挥了同等的作用。
天命时期是努尔哈赤南面独尊的年代。他在军事、政治、经济及文化等方面,以杰出的才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开创并巩固了后金政权,为有清一代奠定了大业的根基。同时,皇太极作为努尔哈赤的得力助手,在通往权力顶峰的道路上,也是大踏步前进的年代。他“赞襄大业”,素孚众望,既不肯久居人下,也不甘心与同辈平起平坐。他深知四大贝勒中,他最有希望成为努尔哈赤的继承人。阿敏的父亲有罪而死,本人也有牵连孟森:《清太祖杀弟事实考》,见《明清史论著集刊》上册。,主要是他非努尔哈赤亲子,谈不到继承问题。莽古尔泰是努尔哈赤继妃富察氏所生,因为庶出,没有太大希望。四大贝勒中只有代善与皇太极争衡的条件相当。而代善主要是年长,功多,论能力则很平庸,还不断犯错误,在努尔哈赤那里也不能得到始终的欢心。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绝对信任的。皇太极专主的一名大臣叫伊拉喀,他对皇太极从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