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清太宗全传 > 第71章完结

第71章完结

---------------

第五节辽西对峙(7)

---------------

五月二十二日,清太宗率大军离沈阳西行,渡辽河,到达都尔鼻,蒙古诸部率军来会。.E,Z!暁¨税\枉/ \哽/歆.罪¢全-为适应远程行军和奔袭的需要,骑兵占了多数。从这里继续向西进军,进入内蒙古。果如太宗所料,察哈尔余部纷纷遇于途,络绎不绝归向后金。

在行军途中,太宗把他的部队陆续分成四路前进:

六月二十日,命德格类率军一支进独石口,会大军于朔州(山西朔县)。

六月三十日,遣代善和他的儿子萨哈廉、硕托入得胜堡。

七月五日,令阿济格、多尔衮、多铎入龙门口。太宗自率一军从尚方堡(或作上方堡、膳房堡)入口,经宣府趋应州(山西应县)至大同。

按太宗计划,四路军于七月八日分别破关口而入。他这次用兵,不在于得城池、土地,主要目的,是掠取明朝财富,消耗明朝经济与军事实力。一个被明兵俘获的后金侦探供认;后金“不攻城池,只在各村堡抢掠。”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明档》第201号,卷第11号。?齐′盛`暁_税_旺′ /冕-废?岳~黩/对于城镇能攻取即攻取之,一时攻不下即放弃,转而去别处。太宗入口后,奔向宣府,被明兵大炮击退,转向应州,包围后攻取成功。阿济格从龙门口一入边,就攻龙门,没攻下,转攻保安州(河北涿鹿)。西路代善父子入边后,攻怀仁县没攻下,再攻井坪(山西平鲁)也没攻下。太宗指示他们攻朔州附近的马邑。东路德格类入边,陷长安岭堡,攻赤城不下,奔保安州,赴应州见太宗。出征前,太宗做了较充分的准备,他命每牛录出铁匠一名,携带钅矍五个、镩子五个、锹五把、斧头五把、锛子二个、凿子二个;每甲喇还备云梯二架,等等。这些器具除了用于修理武器,也用于攻城。在火器大量而广泛地应用于战场的情况下,这些东西不可能发挥积极作用。所以,后金兵一看到城坚炮利,就远远走开,躲到大炮的射程之外。

明朝在宣、大一带的防务十分空虚。鉴于以往的教训,明朝有关“申严边备之旨,盖无日不下,亦无地不周。至宣、大单虚,尤为圣明所注念。”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明档》第201号,卷第8号。当六月上旬,太宗行经内蒙古西进时,明朝就已得到情报,先后连连发下十余次旨意,其中指示宣、云等处“尤宜严备、固守”。`r¨c!y·x`s\.?c/o?m?六月中,又传下旨意:如被后金攻破,守官“立置重典”处死。旨意严厉,地方守官只当成耳旁风。“乃今奴(后金兵)四路纷来,至墙下而始觉”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明档》第201号,卷第8号。。兵部尚书张凤翼在给崇祯帝的报告中发出一连串的责问:敌人至边墙才发觉,那么侦探者干什么去了?“任(后金)游骑之抄掠,无能设伏歼除,所谓训练者安在?无事则若称缺饷,有警又自处无兵,组练无闻,祗动呼吁,所谓精锋者又安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明档》第201号,卷第8号。虽然痛心疾首,朝廷大计却一样也得不到落实。守土的地方官和带兵的将官怯于同后金对阵,他们不敢出战,要么弃城逃跑,要么紧闭城门,看到后金兵来了,发射大炮而已。有个南山参将叫毛镔,他奉命带部分兵士去永宁开会,但“四门紧闭不开”,他在城外与城上的张将官“接谈许久,并不开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明档》第201号,卷第11号。惧怕后金兵到如此地步,岂不叫人啼笑皆非!他们都向朝廷发出呼吁,请求援兵,声称:“职等欲出城剿杀,贼势甚众,寡不相敌,用炮远打。”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明档》第201号,卷第11号。延庆(河北延庆)、保安“二州有民而军寡,势难对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明档》第201号,卷第11号。二州陷落,保安州知州阎生斗被杀。兵力不足,这也是实情,他们则以此掩饰自己无能怯战。崇祯和他的大臣的一次谈话提供了真实情况。阁臣王应熊说:八月初,后金二十来个骑兵在山西崞县掠获妇女小孩千余人,经过代州城下,望见城上自己的亲人,互相悲啼,城上守军却不发一矢,任后金兵从容过去。崇祯听到这里,气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