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太宗这样推崇本民族的一些他认为优秀的传统习俗,并非排斥汉族文化。\三?八?墈¢书*蛧′ ′追¨罪?鑫~璋·截¢他是在保持满族的独立品格的前提下,向汉族学习一切有益的东西。他深知汉族文化高深、蕴藏着强大的精神力量;同时,他也明白满族中各种陋习,必须加以革除。当时,在满族社会中,普遍存在重武轻文的思想,只知马上打仗,不知马下读书。据朝鲜人李民讲,太祖诸子及众将中,“惟红歹是(皇太极)仅识字”李民:《建州闻见录》。。可见文盲之多!到了辽沈,还是不重视读书,就是诸王贝勒也很少让自己的子女读书,他们把这看成是“溺爱”,还说什么,不读书也未尝误事。天聪四年丢弃永平四城和天聪五年大凌河围城战这两件事,给太宗思想上以极大的震动。他认为,严重的教训,就在于不读书。他对诸王贝勒说:去年我兵丢弃永平四城,不就是因为驻守贝勒(指阿敏等)不懂学问、不通义理所致吗?现在我兵围困大凌河城达四个月,城里明兵“人相食”还死守不降。等它被迫投降,而锦州、松山、杏山还是攻不下,这不就是汉人读书明理,为朝廷尽忠吗!他指令诸王贝勒:从今以后,凡年龄在十五岁以下、八岁以上的孩子都必须读书《东华录》,天聪五年闰十一月。′求¢书~帮` !蕪-错.内_容_。满族自己写的书几乎没有,太宗就令达海等有选择地翻译汉文典籍,像(明)《刑部会典》、《素书》、《三略》都已翻译,正在翻译的有《孟子》、《三国志》、《通鉴》、《六韬》、《大乘经》等书《东华录》,天聪六年七月。。这些书颁行国中,成了他们行政处事的准则和学习文化的教科书。
---------------
第三节加速满族社会进步(6)
---------------
满族在其发展过程中,尚保留部分氏族社会的残余。在婚姻方面尤其明显:“嫁娶则不择族类,父死而子妻其母”李民:《建州闻见录》。。天聪四年(1630年)清太宗下令凡娶继母、伯母、婶母、弟妇、侄妇,要永行禁止。因为没有完全禁得住,所以崇德元年(1636年),太宗再次下令禁止族内婚,规定:自今以后不论谁人不许娶庶母及族中伯母、婶母、嫂子、侄妇。说明在此之前,此类现象必是相当普遍。.8^4\k/a·n¨s·h`u\.`c/o*m_太宗说:若不遵法、族中相娶者、视同奸淫之例问罪。汉人、高丽(朝鲜)因为懂道理,不娶族中妇女为妻。凡人既生为人,若娶族中妇女,这与禽兽何异?《清太宗实录稿本》,6~7页。太宗毫不讳言地承认,他是受了汉族的影响才这样做的。但另一方面,汉族也给予一些不好的影响,例如,抽烟、酗酒、殡葬过于奢费,在进入辽沈之后,则成蔓延之势。太宗三令五申禁止大量种烟,严禁平时过度饮酒。太祖和太宗都不饮酒,只在盛大庆典、年节时少许饮一两口罢了。他认为饮酒会败坏风气,致使民人变穷,是取衰亡之道《东华录》,崇德六年二月。。他说:我国殡葬之费太多。人生下来时,穿的衣服,吃的牲畜,能与之一起来吗?凡吃穿不过是阳间(即人间)所用之物,死后到了阴间,你煅烧阳间之物,死者能得到吗?不过无益之费而已。为此,太宗规定了从平民到各级官吏至诸王贝勒祭祀死人所费标准,超过规定者要治罪《清太宗实录稿本》,5~6页。。
清太宗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对满族社会的文化和习俗作了较全面的改革并立下许多章程,这使满族走上了更加健康发展的道路。实践证明,太宗把保持满族的独立特点与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结合起来,是他及其后继者能够在全中国成功地建立一统天下的重要因素之一。
---------------
第四节新编八旗汉军(1)
---------------
一、“三顺王”航海来归
清太祖首创八旗制度,起初,只有四旗,后增至八旗。它的基本成员主要是满族,故称为八旗满洲,或满洲八旗。其中也有少量蒙古人和汉人,分隶各旗管辖。太宗即位后,由于蒙古人特别是明朝官兵归附日益增多,八旗满洲无法容纳,于是创立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加上原有的八旗满洲,合满、蒙、汉共二十四旗。这就使八旗制度臻于完备,充分体现了满蒙汉地主阶级的联合专政。
八旗汉军是最后组建的。其始创必从恭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