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清太宗全传 > 第110章完结

第110章完结

阿济格率军进关,来去达八个多月,共攻克三府、十八州、六十七个县、八十八座城镇,击败明军三十九处。!幻/想′姬\ !更¢歆^醉!快′获黄金一万二千二百五十两、白银二百二十万五千二百七十两、珍珠四千四百四十两、各色缎共五万二千二百三十匹、缎衣与裘衣一万三千八百四十领、貂狐豹虎等皮五百余张;俘获人口三十六万九千人,驼、马、骡、牛、驴、羊共三十二万一千余头《清太宗实录》,卷64,24页。。至于兵士及王贝勒将官私带的家丁所掠取的金银财物,尚未计在内,都变成了个人的财富。掠取的这些财物,一大部分交公,一部分分赏出征的有功将士。阿济格得到了最高数额的奖赏,他一人就分得了一万两白银!

清兵进关,一次就获取如此巨量的财物,实属惊人。根本原因是明朝将吏极为腐败,不但不抵抗,还放纵清军任意掠夺。清军入关两个月时,明兵部调集了大批援军,达三十九万五千人,但“援师曾无一矢相加”。清军占领临清,明将却远远移营到威县。清军攻河间时,明援兵却旁走山西,而且沿途大肆掠抢百姓,“所过一空”。清军已到青州、兖州一带,蓟辽总督赵光忭却驻军于千里以外的良乡,按兵不动,“逍遥于无奴(指清军)之地”。+l/a+n\l_a¨n^w\e¨n+x!u^e^.\c¨o~m¢清军看透明将吏“全无战意”,才放心大胆地随心所欲行动,“如在无人之境”,迟迟“迁延不去”李永茂:《邢襄题稿》,中华书局,1958年版。。近十万清军在莒州牧马一个月,如在国中,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清军北返时,车驼绵延三百余里,渡卢沟桥,历时几天尚未过完。时明将刘泽清、唐通、周遇吉、黄得功等劲兵猛将都集中在通州。督师大学士周延儒,本是自告奋勇督师,却不敢说一句堵击的话,每天从早到晚闭城,不出一兵一卒,还编造“捷报”送给崇祯。等到清军将出边,唐通、白广恩等人才合兵于密云螺山进攻清军,结果被杀得大败。

终太宗之世,十余年间,清军前后五次大规模进关伐明,给明朝军事上以沉重打击,经济上以重大破坏,同时也给当地广大劳动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仅京郊及畿南一带就遭到清军四次袭扰,尤其是崇德三年和崇德七年这两次,所造成的破坏更为严重。就在这次清军进关不久,明兵科给事中李永茂奉命到顺德府(河北邢台地区)察理近畿各府城守情况,他如泣如诉地向崇祯帝报告了自戊寅(崇德三年、崇祯十一年)以来,畿南残破的凄凉景象。\珊!叶+屋^ ,庚_新/最\筷+他出京经庆都、新乐、真定、栾城、柏乡、内丘,至顺德(邢台),行程千里,“一望荆榛,四郊瓦砾,六十里荒草寒林,止有道路微迹,并无人踪行走。”这一带,都在崇德三年被清军蹂躏过,而平乡“受患极惨,至今城内止余焦赤残垣,及堆积瓦砾”,整个“畿南郡邑,曾经戊寅之惨,惊魂未定,兼以五载荒瘟,民亡十之九”。每次一听到清军入关的警报,老百姓就四出逃难,或藏于山谷,或远走他乡,“城郭几至空虚”,清军每次攻掠,“堕我名城,残我赤子,饱掠我玉帛金珠,不可胜数。”以上所引,均见《邢襄题稿》,中华书局,1958年版。从清军饱掠而归的“盛况”,可知李永茂的报告都是实际情形。清太宗为了夺取全国统治权,给广大人民造成的灾难是极为深重的。

---------------

第七节最后的岁月(6)

---------------

太宗多次派遣大军进关,攻城略地,但都没有占领下来。他第一次率大军进关时,曾留下阿敏等据守永平等四城,很快又被明军夺了回去。这使他意识到,有山海关阻隔,在关内是站不住脚跟的,因此后几次进关不再据守已攻占的城池,得而复弃。乾隆帝一次巡狩盛京时,说得很清楚:“山海关,京东天险。明代重兵守此以防我朝,而大军每从喜峰、居庸间道内袭,如入无人之境,然终有山海关控扼其间,则内外声势不接,即入其他口,而彼得挠我后路。故贝勒阿敏弃滦、永、遵、迁四城而归,太宗虽怒谴之,而自此遂不亲统大军入口,所克山东、直隶郡邑,则不守而去,皆由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