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总结治国抚民的经验教训。/秒/璋!结/暁!税′徃, ^追′罪!薪¨璋^踕*太宗时期虽然还在创建清皇朝,但也要巩固已有的统治。为了把已经建立的封建政权长久维持下去,他从历史上广泛地总结一切有用的经验教训。他特别重视历史上满族先世女真人所建立的大金朝,对这个皇朝的统治非常有感情。天聪三年(1629年)十二月,后金军攻克良乡,房山县有三名生员投降,太宗对他们说:“你们房山县人曾奉祀金朝皇帝,这说明你们是遵守礼法的良民。”然后命令领兵大将贝勒阿巴泰祭祀金太祖、世宗。祭文说:
维天聪三年己巳十二月十一日辛酉:满洲国皇帝皇太极谨以太牢、少牢庶羞之仪,致祭于大金太祖完颜旻、大定完颜雍皇帝神位前,曰:尝闻二帝功高德盛,予中(同衷)心缅怀,梦寐景仰!兹统六师至良乡,知二帝陵寝在焉。虽时异世殊,而春秋举祀至今称诵勿衰。诚所谓德愈久而弥光也。今备牲帛,特遣阿巴泰、萨哈廉代祭,并白予怀……《清太宗实录》,卷5,46页。′狐\恋.文,血? ?已′发^布·最~芯-彰,节-
太宗对有金一代的历史作了系统的分析研究,认为金太祖、太宗是金皇朝的开创者,他们的统治“法度详明,可垂久远”。金熙宗及海陵王时期法度尽废,耽于酒色,盘乐无度,效汉人陋习。金世宗来了个中兴,“奋图法祖,勤求治理”,他是金代最好的君主。他以后的国君一代不如一代,直至灭亡《清太宗实录》,卷32,8页。。讲金太祖、太宗的帝业是兄弟同心协力所创建,如今他也在创建帝业,要后金的文臣武将也能同心协力。具体所指,即后金的文臣武将必须遵守国家法度,如这些人不恪守典常,必然造成法令不彰,纪纲废弃。
太宗最推崇金世宗,几次说他被尊称为“小尧舜”。崇德元年(1636年)十一月十三日,他在凤凰楼上召集诸王、贝勒、固山额真、都察院官等,命内弘文院大臣读《大金·世宗本纪》,对他们说:“你们大家听着:金世宗这个人,是蒙古、汉人所有国家中名声最显著的贤君。`狐^恋¨蚊,穴\ ~蕞.歆*漳`节*更!鑫!快^所以无论当代或后世,都称他为小尧舜。我披览这部书,了解其中的梗概,特别感到向往和羡慕,耳目倍加明亮,不胜叹赏!”《满文老档》,太宗崇德36,1438~1439页。太宗最钦佩金世宗的,就是他遵守祖宗旧制,不改变女真人的衣服语言,时时练习骑射,把这看作是保持女真剥削阶级长久统治的根本大计。太宗联系到他所见到的现实,认为应当吸取这一历史经验。他指出,我们国家开始时只有很少几个兵,因为精于骑射,野战则克,攻城则取,天下的人都称赞我们的军队,立则不动摇,进则不回顾,威名震慑,莫可争锋。强调他反对改满洲衣冠,效汉人服饰,都是为子孙后代着想,不担心自己这一代,怕的是后代子孙忘旧制,废骑射,效汉俗。其次,金世宗的“勤求治理”,也是太宗所要效法的。太宗很注意历史上统治者兢兢业业治理国家,认识到这是关系国家存亡的大问题。他说:“从古至今,懈于治国者,国必败;勤于治国者,国恒存”。从这里他受到启示,决心打下坚实的根基,努力把国家治理好《清太宗实录》,卷37,10页。。
(三)发扬将帅体恤士卒的历史传统。太宗时将卒之间矛盾日益尖锐,主要是将不爱卒,针对这种情况,太宗大讲历史上将帅体恤士卒的生动事例。天聪五年(1631年)正月的一天,清太宗到了文馆,见巴克什达海翻译的《武经》,其中记载“过去良将用兵,有赠送一瓢酒的,让把酒洒到河里,与士卒同流而饮。看起来一瓢酒不能使一河的水都有酒味,而三军士兵愿意拼死出力,是因为一点点滋味也能使他们分享到。”太宗看到这一历史事实,深有感触地说:“我国的额驸顾三台同敌人交锋,士卒有战死的,他竟然用绳子拴在腿上,拽回来。主将如此轻蔑部下,怎么能得到他们去效死力?”《清太宗实录》,卷8,6页。中国古代名将吴起,曾以吮卒深情传为佳话。他能和最下等的士卒穿一样衣服,睡不设席,行不乘马,亲带干粮,与士卒分劳苦。部下有得了脓疮的,他亲自用嘴吮脓,他的这种行动产生了极好的效果,士卒拼死为其效力。太宗津津有味地讲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