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把帐篷扎了,那六千“暴民”便也就地安置了下来。`d?u!y?u-e!d~u?.·c\o/m′
///
翌日清晨,周祈安、怀青正在周权帐中吃饭,听副将在门外道:“将军,八百营的信件到了。”
周权说:“拿进来。”
这是潜伏在青州的八百营发来的第二封信件,周权边吃边看。
此次信报足足写了十页纸,内容详尽,涉及明德山土匪的方方面面。
周权看完,也对这帮匪徒有了大致画像,唯一美中不足的,便是这信报来得太“早”了些。
信报中说,经再次确认,明德山上有六千人左右的信息为实。
当家人名叫汪伍,下面带着一个侄子,外号小白龙,两人分别是山上的一二把手。
据闻汪伍胆大如斗,小白龙则足智近妖,两人相辅相成,才有了明德山如今的“盛况”。
早在七八年前,汪伍便加入了绿林响马,专干杀人越货的勾当。,6/1′k^s¨w′.`c\o′m,他一开始带百来号人,专门劫掠过路商人,尤其是那些偷偷来青州和吴国搞走私的外地商队。
这些交易摆不上台面,哪怕被土匪劫了,商队也不敢报官,只能自己吃了这哑巴亏。
后来闹出太多人命,事情还是暴露了出来,商队也在当地官府报了几次官,请求官爷为他们做主,但不知为何,这些案件最终也都不了了之。
周权左手拿着信件,右手拿着汤匙舀粥。
周祈安、怀青坐他两侧,一人一边地把脑袋凑过来偷看。
周祈安一边看一边道:“看来这个汪伍,跟地方官府是勾结已久啊。”
周权“嗯”了声,继续往下读。
这三年青州大旱,流民越来越多,百姓没了生计,自然便有更多人投了匪。
汪伍人手逐渐壮大,近两年又带大家干了几票大的,包括去年劫了卫家商队,今年又劫了钦差卫队——即便四千石粮已悉数送人,但想必中央钦差的一颗脑袋,怎么也比这四千石粮值钱。.d.n\s+g/o^m~.~n*e?t~
总之,匪徒如今已扩张到了六千人规模,且十分阔绰,除了厨子、杂役等人,其余能战之人全部配备了刀、枪、槊等正规作战兵器。
明明有刀有枪,刺杀钦差用的却是菜刀和斧头。
周权想,汪伍大概从一开始便想好了要把这件事扣到“叛民”头上。
这些“叛民”胆大包天,竟敢拦剿匪大军的路——与汪伍勾结已久的青州官府,自然要顺水推舟接着往下查,而后在这些叛民家中搜出写着“官粮”二字的麻袋。
叛民拦剿匪大军所用的工具,也与钦差遇刺案相同,可以说是证据确凿,人赃俱获。
青州官府将这些“叛民”押回衙门,屈打成招,签字画押,让这帮有口难言的百姓,把刺杀钦差的罪名也一起背下来,实在不是什么难事。
叛民背了罪,汪伍便能金蝉脱壳。
周权继续往下读,见信报中又提到一件事。
汪伍此人是个亡命之徒,之前青州也有不少土匪,但都没有汪伍这般猖狂。
汪伍是土匪,他背后的小白龙更是做生意的一把好手。
青州作为毗邻南吴,贯通中西的必经之地,再乱,商人也势必要经过此地,要想保证货物安全,商人便只能找镖局买镖。
于是那几年,在凉州、青州、沧州地界上,镖局如雨后春笋般开了起来。
汪伍要吃饭,便要劫掠商队。
商队要安全通过此地,便要找镖局买镖。
镖局拿了钱,路上遇到汪伍,便要和他真刀真枪地干。
所有人各司其职,无比尊重自己吃饭的手艺。
只是几十家镖局轮番对付汪伍,汪伍一度伤亡惨重,惨遭灭门。
而正在生死存亡之际,改变局势的人出现了,小白龙出面游说了各大镖局。
如今镖局赚得盆满钵满,是因为过往商人畏惧汪伍,而若是汪伍倒下,商人又何必花钱找镖局买镖?
汪伍死了,镖局便要唇亡齿寒,不出一两年,凉、青、沧三州的镖局便要关掉一大半。
小白龙便出面游说,与四大镖局握手言和,暗地里定下了盟约——但凡挂着四大镖局镖旗的货物,他们便不劫,但他们要从中抽取三成的买镖钱。
不用拼刺刀,演演戏、走个过场就能把钱赚了,即便少赚三成,镖局也没有拒绝的道理。
但青州也不能过于太平,还是要时不时有商队遭劫的事情发生,汪伍便带头劫小镖局的镖,让过往商人明白,小镖局人手不足,容易被歹徒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