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别逼朕登基 > 分卷阅读122

分卷阅读122

坐在案边翻阅他本月呈递上来的账册,六姨娘立在身后,纤纤玉手正为伯父捏肩,见苏永端来汤药,说了声:“我来。+白¢马`书_院· ?追-最*新^章·节¨”便把汤药接了过去,轻轻吹了一口,递到了伯父手边。

苏永规矩地立在一侧,叫了声:“伯父。”

苏向明“嗯”了声,又用下巴轻指了指对面圆凳,说了句:“坐吧。今日商会例会如何?”

苏永拇指压入拳中,食指轻轻摩挲着扳指,走过去坐下,将今日商会发生之事细细讲与伯父听,最后请伯父裁夺。

苏向明问:“你的顾虑是什么?”

汤药还有些烫,他将药碗握在掌间,没去饮。

苏永便道:“侄儿听闻庆元年间颍州大涝,水稻溃烂,那年秋收颗粒无收,导致秋后米价节节攀升,一时竟涨到了一两银子一斗米。颍州靖王素有贤名,但他当年并未与颍州知府联手打压米价,而是任其飙升,百姓买不起大米,那年路有饿死骨。/l!u~o-l¢a+x!s_..c¨o^m/结果因米价奇高,导致外地粮商纷纷涌入,于是米价开始回落,那一年颍州米价竟与丰收年间别无二致,跑去颍州卖米的粮商,也没一个赚到了便宜。靖王与颍州知府反倒因赈灾有方,得了朝廷重赏。”

苏向明问:“你是担心青州有人效仿靖王,在做局诱粮商涌入?”

“是。”

苏向明问:“王知府死了,如今青州主持大局的是镇国公义子周权是吧?”

苏永点了点头。

苏向明道:“不必多虑。我看这义子,和祖世德是一类人,有将帅之才,但绝无玩弄一方经济的头脑。颍州是靖王属地,他在颍州食邑万户,自然要为之计深远,而周权只是代理青州事务,不远时日便要回长安去,随便施施粥,不饿死人便已是功德无量,又何必搞这一出?”

他见药碗温了一些,便仰头一饮而尽,将药碗递给了六姨娘。*兰,兰¢文?学¢ ′更_新?最+快·

六姨娘收走空碗,轻轻离开房间,关上了房门。

苏向明继续道:“你看那祖世德,虽研习兵法,用兵如神,但毕竟出身山野,缺乏世族大家的眼光。当年北国之乱,他对大周局势看得还是不够清楚。”

苏永问:“伯父是指……?”

北国之乱时苏永年纪尚小,且檀州位处大周南境,当年虽也有难民不断涌入,导致檀州各方面的混乱;但檀州上面毕竟还有一个阳州挡着,从始至终也从未沦陷过,相比北方,檀州所受的波及实在谈不上大,苏永也不大有印象。

第64章 64 恭候粮商到来!

苏向明道:“你看当年北国之乱, 周国大半国土都是祖世德一寸寸打下来的,打到最后,他已能号令大周三十万兵马, 又正值主少国疑, 皇权式微之际。祖世德若有手段,一只眼睛盯着战场,一只眼睛放在朝廷,哪怕不荣登大典, 也可以成为曹操一类的大周枭主,又何至于被赵呈摆了那致命一道。”

致命一道?

苏永怔了片刻,而后心下了然。

苏向明继续道:“祖世德不缺乏野心, 他是少了一位谋士,导致当年错失良机, 想必他也不会甘心。只是如今兵权已入樊笼, 他天下兵马大元帅,已号令不动天下兵马, 钱袋子被赵呈攥着, 南边又有靖王盯着, 北国之乱不卷土重来, 他不说当一个威慑天子的权臣, 连赵呈都在他之上。再说周权, 祖世德授予他的也皆是用兵之法,他自己都没有的东西,又如何授予其子?”

苏永问道:“那此行青州, 伯父认为我们苏家当去不当去?”

苏向明道:“你的顾虑伯父明白,但无论如何,我们苏家也一定要去。”

丫鬟端来一壶茶, 苏永起身接了过来,亲自给伯父倒了一杯,谦逊地问:“还请伯父赐教。”

苏向明道:“你尚年轻,不可能全知全解,伯父卧榻多年,也有许多情形不知。但你看那青州孔若云,已经在青州赚得一笔快钱,长安富商卫吉,又在青州置下二十多家米铺,可见青州的确有利可图,这是其一。”

“囤粮不放,哄抬物价,的确可以赚到快钱,但檀州年年都有余粮,我们需要一个更加长期稳定、旱涝保收的销路,哪怕利润薄一些。而青州常年缺粮,这种缺粮不是偶尔来一场干旱,偶尔来一场洪涝的缺粮,而是青州耕地甚少,若不是位置特殊,有来往商人路过,青州百姓又放羊补贴家用,青州绝养不活如今这么多人口。此次青州剿匪剿干净了,日后便是我们卖粮绝佳的去处。”

“长安富商卫吉,置下这二十家米铺,恐怕也只是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