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整个衙门里最闲的一个。′e/z-l^o·o_k\b,o\o/k/.¨c!o`m′
身边人又一个两个地离开了长安,他最近是又闲又闷,没事只能进宫请安。
皇上病倒之后,朝中许多事情也搁置了。
皇上在位之时,筹谋的是十年二十年之后的事情,而祖文宇,能消化下日常政务,能勉强应付掉最近这接二连三的突发状况已是不易。
去年皇上为统一南吴定下来的两个战略,一个用于筹粮的国债还未正式发行,一个用于运粮的广进渠,则已经在欧阳老先生的带领下疏通完毕,等今年汛期一到,便可引水投入使用。
南吴并非如朝廷以为的那般羸弱,这场仗势必要旷日持久,钱粮之事必须早做打算。
只是他要像之前辅佐皇上那样辅佐太子吗?
辅佐了皇上,哪怕皇上哪一日恶了他,猜疑他,甚至想要杀了他,他起码也能确信一点——如果他的效力的确为盛国带来了好处,那么这些好处最终会流向盛国的军队和百姓。+1¢5/9.t_x?t\.*c-o·m*
可辅佐太子呢?
辅佐太子,便是给张叙安做嫁衣。
周祈安拾阶而上,积雪在脚下发着“咯吱—咯吱—”的声响。
紫宸殿四周十分幽静,宫人、侍卫走路都要垫着脚。过了会儿,是叶公公迎了出来,说了句:“奴婢见过燕王。”
周祈安问:“皇上今日怎么样了?”
叶公公道:“精神头好了一些,不过太医刚来施了针,圣上已经歇下了。”
周祈安便没多打扰,说了句:“有劳公公细心照料。”便离开了大殿。
屋檐上的积雪“扑簌簌”洒落,周祈安埋着头匆匆往前走,而一抬眼,便远远瞧见邵阳宫下孤零零地站着一道身影,徘徊犹豫,心急如焚,恨不能在原地团团转。
几个太监手执拂尘,高高站在宫殿台阶之上,对此视若无睹,甚至嗤之以鼻。′j′i¢n\r?u~t-a,.~c′o.m¢
距离太远,人影太小,地面的白雪又在反光,但那身披风的颜色还是让周祈安知道了此人是谁——
怀青。
他一个人站在那里做什么?
第178章 178 二,二哥……
怀青在原地走来走去, 过了一会儿,他抬头看了一眼拦在宫殿前的侍卫和太监,而后提起袍摆, 拾阶而上, 决定再次向邵阳宫进发。
只是刚走了两步,身后便响起一声:“哥。”
怀青回过头。
周祈安走了过来,问了句:“怎么了?”
怀青道:“你别管了,快回去吧。”说着, 又要往上走。
周祈安道:“是粮草的事不顺利吗?”
今年刚开年,皇上刚病倒,褚景明便挥师打了上来。奈何二十几座城池的守将, 都在南一营被褚景明一网打尽,士兵无人指挥, 纷纷弃城而逃, 连襄州首邑桐县也给丢了。一同丢掉的还有桐县内的仓廪,里面储藏着皇上去年刚拨过去的一百万石军用储备粮。且士兵弃城之前, 并未将其烧毁。
这些粮草会让吴军吃得膘肥马壮, 而我军在前线却正缺粮食。
那几日政事堂商议此事, 最终定了从长安调六十万石粮到襄州前线, 而大哥是找太子盖好了文牒才离开的。怀青只要凭文牒, 从长安调六十万石粮押送到襄州即可。
这件事的关口在押送上, 而怀青对此经验丰富,周祈安便也没怎么挂心。
怀青焦急道:“我带着文牒到仓库调粮,可仓监说, 仓里没有六十万石,只剩十几万石!可大哥分明是确认了仓廪里有六十万石,才决定从长安调粮。我追问仓监是怎么回事, 他说,徐大将军刚从他手上调走了六十万石,凭的也是文牒!那文牒我看过了,是真的。”
那看来是太子爷,没确认清楚仓窖里还剩多少粮食,便给徐忠也开了一张六十万石粮的文牒,类似于“一货两卖”,而徐忠抢先把粮食都调走了。
祖文宇刚接手政事,对许多事一窍不通,一时疏忽,考虑不周也是有的。可徐忠这老东西还来卡这个bug,可就太不地道了。
他不知道大哥也要从长安调粮?他会料不到长安仓廪里可能没有一百二十万石粮这么多?
周祈安道:“战火还没烧到西南,他急什么?”
皇上去年往鹭州调的粮,已经够他吃两三年了!在这关头跑出来跟大哥抢粮,他安的什么心?
“他就是贪如虎狼。”怀青道。
皇上在位之时,无论牛鬼蛇神,都得安安分分、各司其职、互相配合着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