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东方:士师基甸时代,河东的米甸人,亚玛力人入侵骚扰,抢劫掠夺,以色列人备受其害。?k,s·w·x*s_./o?r.g^玛拿西支派的士师基甸,他从玛拿西、亚设、西布伦、拿弗他利支派挑选战士,组织战斗的力量,从三万多名战士中精选三百名,夜袭敌人营盘,克敌制胜。击毙米甸首领俄立和西伊伯,继而追击残敌,进入米甸境内,杀米甸王子西巴和撒慕拿,彻底制服米甸。士师基甸的辉煌战迹,后代广为传诵,就在旧约中也有多处反映基甸士师的战例。如《诗篇》第83篇的作者以米甸人的惨败影射并咒诅心目中的敌人;基甸之后五百多年的先知以赛亚也以“米甸的日子”警告当世,预言强敌亚述将带来的灾难(《以赛亚书》9:4,10:26)。
5、东方:耶弗他时代,东面的亚扪人扰害住在河东迦得支派基列地的以色列人多年,以后亚扪人又渡河侵入河西的犹大、便雅悯和以法莲地,以色列人穷于对付。耶弗他是个大能的勇士,被群众举为首领,率众攻击亚扪人,取得胜利,攻占亚扪人的二十座城镇,制伏了亚扪人。《士师记》12章记载耶弗他在取得对异族亚扪人的战斗胜利后,由于和河西以法莲支派在共同战斗中协调不善,双方发生龃龉,促使矛盾激化,最后两个支派诉诸武力,以法莲人侵入河东基列地,耶弗他所属迹得支派的基列人奋起与以法莲人争战,以法莲人被打败,纷纷抢渡约但河逃回河西。?狐_恋~闻!茓. !冕′沸*悦!读~这时基列人把守约但河渡口,为识别以法莲人逃亡者,令渡河者口讲“示播列”(Shibboleth希伯来语意为“大河”)一词,由于以法莲人的口音,每将“示播列”读作“西播列”(Sibboleth),所以就被基列人识别出来而加以杀害,据称有四万二千人死于同族人的刀下,从此以法莲族的力量被大大削弱。
现代英语词汇中“shibboleth"一词通指“考验词”(testword)或指“口令”(password),其典故来源就是耶弗他士师时期发生的这一段故事。?微?趣¢暁¢税¨王^ ¢蕞^新¨彰/截′哽¨薪\筷-
6、西南方:最后的一个大士师是参孙。在参孙的时代,巴勒斯坦西南沿海的非利士族已成为以色列人的心腹之患。非利士人本来是爱琴海上的一个民族,后流徙埃及,没有找到立足之地,逐渐侵入巴勒斯坦沿海地区,组成加沙、以革伦、迦特等五个城市的联盟,拥有铁制武器,经常骚扰以色列人地区。但族支派人玛挪亚的儿子参孙是一大力勇士,力大无穷,他曾徒手与猛狮格斗,将狮子撕裂,曾手擒三百狐狸,驱赶以惩罚非利士人,又曾以信手拾得的驴腮骨作为武器,击杀一千非利士人等等。《士师记》13~16章详记参孙的出身与力大无穷的秘密,非利士人利用参孙爱女人的弱点,买通妓女大利拉探知制服参孙的秘密办法,于是一代英雄落得悲惨失败的下场。
英雄参孙的故事在世界文学上早已脍炙人口。十七世纪英国著名诗人弥尔顿(John Milton l608~1674)采用参孙的动人故事,写出《力士参孙》的长诗。(弥尔顿另外两部长诗为《失乐园)、《复乐园》)。参孙故事中的妓女大利拉也成为臭名昭著的人物,英语词汇Delilah一词今通指“不忠诚的女人”或“女诱骗者”。
第四章 统一王国时期
士师秉政时期是以色列人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前的过渡时期。士师时期的士师只是某一个支派或多个支派所拥立的民间官长和军事首领,并不是全以色列支派所共认的领袖。在这段时期里,各支派间的组织相当松散,面对周围外敌和强悍非利士人的威胁和进攻,以色列人逐渐感悟团结一致,建立坚强组织的必要性。在与人侵敌人的战斗中,更体验到拥戴一个有智有勇的领袖进行统一指挥的优越性。这就是士师时期的多元统治必然要向统一国家单元统治过渡的基本原因。
第一节 撒母耳先知的出身与工作
撒母耳的父母属以法莲支派,撒母耳出生在老祭司以利在示罗所任职的年代里(约公元前1155~1080年间)。撒母耳的童年生活就在示罗的圣所中度过,在老祭司以利的精心培育下长大。此时西南边疆非利士人对以色列人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