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森豪威尔不仅具有军事方面的学识和组织方面的才能,而且还善于使别人接受他的观点,善于调解不同意见,使人感到心情舒畅,并真心地信赖他。而这些品德和长处,又恰恰是我们驻欧洲部队统帅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就这样,艾森豪威尔超越了366名美国高级将领,因为当时美国有366名——包括他本人,有367名少将以上军衔的人。就是说,在他前面还有366名比他资历更老一点的高级将领。就这样,艾森豪威尔成为美国历史上继潘兴上将之后第二位远征欧洲的统帅。1942年6月24日,艾森豪威尔离别妻儿老小飞赴伦敦,走马上任。
这就是艾森豪威尔怎样当上盟军统帅的。他没有打过仗,他就是一个参谋。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共同的胜利。反法西斯力量在军事行动上统一作战,对于赢得这场战争的进程,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所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是一场联盟作战。
联盟作战不像一般的战争,盟军之间能否在统一指挥下协同行动,意义重大,它不是一个国家,而是好多国家在一起统一指挥下的协同行动。如果说,只指挥本国的军队作战,那要容易得多。但是,联盟作战就不一样,他是某一个国家的统帅,在通过某种相应的形式,比如,他当事国最高元首达成了协定,在某种相应的形式的授权下,指挥多国部队进行作战的。这个难度很大。为什么?因为各国军队有各国军队的指挥机构,有各国军队的决策方式,包括民族、语言、文化等等因素的影响。所以,盟国军队之间很容易产生分歧或者是误解。比如,有些美国军人抱有“救世主”的思想——“我又要来欧洲为你们作战了”,因为一战中,美国人来了。行为上美国军人就表露出对英国人、对欧洲人不尊重。有的英国人由于看到本国的女青年对报酬好啊——通俗一点,就是对挣得多的美国军人的青睐,很多本国女性找美国大兵去了,他心里就不平衡。所以说,对美国军人产生非善意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