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假如这不是先秦 > 第7章完结

第7章完结

第四个: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_0,0\暁¢税\蛧^ `免~费!越.读*

不少人对惠施的这个命题持有否定态度,原因是:他无条件的承认“亦彼亦此”,只讲转化而不讲条件,否定事物的相对稳定性。但其实不然,我们再来仔细分析:太阳刚升到正中,同时就开始西斜;一件东西刚生下来,同时又走向死亡。前面一句是说,太阳在正“中”的时间仅仅是一个点,极为短暂,相对于宇宙的时间而言,瞬时即罢。以地球为参照物,太阳的运行轨道是椭圆形,可以看做是一个点以地球为中心沿着一个椭圆无休止地运行。那么以地球上的人为参照物,当太阳到达正中的位置时,以这个点为椭圆画一条切线,切线是水平的。可是再选取轨道上的下一个点,这个切点的切线必定是斜的。从事物运动的趋势发展来看,太阳到达正中的那一刻,可以看做是上升的顶点,也可以看做是西落的起点。这是对事物绝对运动的认识。后面一句:万物在出生的那刻就走向死亡。相对于前面那句而言,应该不是惠施对于生命的单纯感叹,而是借助于“生”“死”的流转来阐述自己对于万物不断变化的认识。

古代李颐评价说:“凡中昃(太阳偏西)之与升没,若转枢循环,自相为前后。始终无别,则存之、死生,与之何殊也?”意思是:太阳在中天和偏西与升起和落下,如同门轴转动一样循环,互相为前为后。始终没有差别,那么存与亡、生与死,有什么差别呢?这是惠施对于矛盾运动的辩证思想——世间万物,都是在运动变化之中。¨齐^盛^暁`税·王* _追*嶵.辛*章^踕/如果说前面的命题是惠施对于空间的认识,那么这个命题就是对于时间的认识。我们知道,只承认运动否认静止,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只承认静止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从我们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惠施是承认事物的运动,但没有否认静止。所以,“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这与我们现在的观点不谋而合。

第五个: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

这里是指事物本身的同一与差别的相对性。“大同”和“小同”有差异,这就叫“小同异”;万物都相同又都不同,这就叫“大同异”。什么是“大同”呢?墨家认为,物质世界是由微小的不可再分割的物质粒子所构成,从惠施“大一”、“小一”的思想中可以看出,他也持有同样的观点。万物既然都由微小的物质粒子构成,同样基于“小一”,所以说“万物毕同”;但是由“小一”构成的万物形态千变万化,在“大一”中所处的位置各不相同,因此又可以说“万物毕异”。在万物千变万化的形态中,有“毕同”和“毕异”的“大同异”,也还有事物之间一般的同异,就是“小同异”。.t?a-k/a`n*s*h?u~.?c′o.m′他把事物的异同看做相对,但又是统一在一起的,这是同一与差别的辩证关系。

举个例子,羊和猪都是生物,这是“毕同”,但是两者根本不是同一种动物,这是“毕异”,整体看来,这就是“大同异”。再者,两者都属哺乳类,这就是相同之处,但是前者有角后者没有,这是小异之别。但是你反过来讲,二者不同,惠施便会反驳说,一样,因为它们都是生物。所以,惠施是用“大同”的观点来淡化“小异”之处,也就是“合异同”。

第六个:南方无穷而有穷。

《墨子·经说下》说:“或不容尺,有穷;莫不容尺,无穷也。”后期墨家曾经严格区分空间的“有穷”和“无穷”。认为个别区域前不容一线之地,这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