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是对“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否定,打击了旧贵族的特权。这种主张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在当时有其积极的作用。同时,韩非子的思想在战国的末期适应了大一统的历史发展趋势,加速了秦统一中国的步伐,也有其进步意义。
韩非还提出,为了适应中央集权封建专制政权的需要,必须统一人们的思想。他说:“夫冰炭不同器而久,寒暑不兼时而至,杂反之学不两立而治。”他主张独尊法家,禁止其他各家学说。他甚至反对知识文化,反对藏书,主张焚书。《韩非子·喻老》说:“知者不以言谈教,而慧者不以藏书。”这种实行思想统治的愚民政策,直接影响了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秦始皇采用了韩非子的思想,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事业,这可以说是韩非思想在历史上取得的胜利。然而他主张严刑峻罚、横征暴敛毕竟太残酷,秦王朝只传了二世就被陈胜、吴广农民大起义推翻了,也就宣告了韩非子思想的破产。
而且,他的封建专制主义和权术思想,却为以后历代封建统治阶级所承袭,影响极为深远。韩非子加强思想文化专制的思想,也为封建统治者沿用。明清两代更盛,康熙、雍正、乾隆时期达到极点,大兴文字狱,严重阻碍了科学与文化事业的发展。因此,批判历史上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思想,仍是我们历史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